东南网8月19日讯(本网记者 林歆刚 通讯员 厦教宣)近日,记者从厦门市教育局获悉,厦门六中老师高至凡被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省教育厅确定追授高至凡为“福建省优秀教师”。为宣扬先进典型事迹,树立时代模范,进一步激励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潜心教书育人,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高至凡老师学习的活动。 7月19日下午,高至凡老师因突犯重疾抢救无效离世,年仅28岁。高至凡将其短暂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为厦门市学校合唱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师德师风、工作表现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要求的现实写照。 高老师在厦门六中担任音乐课教学之余,主动请缨承担合唱团排练工作。为了提升学校合唱团的水平,他潜心研究、主动学习先进经验,自费向音乐大师学习,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音乐搭档研究编曲、组织乐团排练,以无伴奏的阿卡贝拉创新形式演绎合唱。他带领厦门六中合唱团登上央视,阿卡贝拉及身体打击视频作品在网上获得了数万次的转载,赢得全社会一致盛赞,成为厦门、福建的一张名片。高老师对教育的至爱,用心、用情,一直寻求创新,探索具有厦门六中特色的合唱方式,就在他离世前几天,厦门六中合唱团刚刚发布新曲《简单的事》,合唱方式又有了新的创新。 高老师曾说,他工作的目标就是让更多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在厦门六中合唱团走红后,他显得更低调,他说:“我不在乎多火,得什么奖,学生真正享受音乐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在日常教学和排练中,他将大部分课余时间奉献给了学生。只要是为了学生、为了合唱团,无论多晚、多久,他都毫无怨言、全心付出。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总是想尽办法,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许多学生在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沃土中发芽,从不太喜欢音乐到爱上音乐,并考入国内外著名音乐院校。 学校合唱团排练基本安排在学生课后进行。五年来,高老师坚持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指导学生排练工作。正是他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厦门六中合唱团连续几年获得厦门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中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学生艺术展演。但每每遇到评优评先,他却总是谦让给他人。在评选市创优突出贡献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时,他均表示其他教师比他更优秀,并因教学和排练等繁忙未及时提交申请表,所有申报材料都是同事为他申请,替他撰写。高老师还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学校分享资源。3年前,他与志同道合的音乐老师一同发起开展厦门中小学生合唱展演活动,并取名为“鹭岛少年”,在全市打造了校园合唱专业平台。如今,“鹭岛少年”合唱展演活动已成为厦门学校美育的一张烫金名片。 对于高至凡潜心钻研、开拓创新、乐教爱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厦门市教育系统将面向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将高老师的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和先进典型,纳入学习教育和各项业务培训内容,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并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营造学先进、促创新的良好氛围。 |
相关阅读:
- [ 08-18]厦门市委主题教育活动注重问题导向和整改实效
- [ 08-14]影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 08-14]留守儿童网络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 [ 08-14]上好健康教育“必修课”
- [ 08-09]厦门与好未来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 [ 08-06]厦门金安社区举办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 [ 08-06]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 集美学生斩获双冠王
- [ 08-04]厦门市纪委监委出台相关《意见》 促廉政教育全覆盖
- [ 08-01]《小别离》姊妹篇《小欢喜》开播 黄磊海清再探教育本质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