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岗位,适应职场 柯明国告诉记者,厦门市大众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去年拿出几个政策宣传岗位面向残障人士招聘。小杨经过面试后顺利入职,由于个人经历和对政策理解掌握,一年多来,他的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岗位匹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水平,他们干得未必不如普通员工好。”柯明国说。 这个观点得到了谢启明的认同。“尽管用人单位有偏见,工作环境有限制,但只要残疾人找到了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岗位,克服心理障碍,用长处弥补短处,一样能干好。”他说,厦门“中途之家”累计为国内各地3200多人次提供服务,超过100名残障人士经过培训后进入手机维修和电商客服等行业,实现了自食其力。 对于有就业需求的精神障碍康复者,仙岳医院则通过打造职业康复项目,以过渡性职业康复训练方式助其适应社会职场。据陈巧梅介绍,该院先后推出“圆梦苑”休闲吧、“车美容”洗车场、“仙味坊”厨房等三种康复项目,无论是院内治疗的患者,还是已出院者,只要经过医生评估状态合适,即可加入上岗。 陈巧梅说,岗位主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比如洗车行业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而蓬勃发展,精神障碍康复者掌握技能后就能与之无缝对接。此外,岗位之间具有流动性。“我们根据个人意向和实际能力调整安排,让人员与岗位要求匹配。”她说,康复患者已掌握现有工作内容,可以申请到其他岗位进一步锻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的岗位周期为3个月,期满需退出。“我们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上的岗位是无限的。”陈巧梅说,希望有限的资源能够用到更多康复者身上,让大家通过这个“桥梁”顺利回归社会。 多年前,小蔡曾因工作上的挫折患上精神疾病,康复后在医生的推荐下来到“车美容”洗车场工作。经过指导,他慢慢克服了恐惧的心理,不久前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据介绍,目前在已培训的26人中,有13人成功找到工作。仙岳医院也于日前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单位”。 免费服务,孵化项目 相比于普通人,残障人士创业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柯明国表示,厦门市大众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建成并运营省内首家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初衷就是免费为想创业的残障人士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跟踪指导等服务。 据柯明国介绍,2016年,专用办公区达500平方米的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成,并于去年搬到阜康大厦,面积增加到2000平方米。“我们组建了百人专家团,为残疾人创业提供法律、会计等多方面指导。”他说,入驻基地的残疾人创客均能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两年的办公场所免费使用等。 不过,为了帮助残障人士少走弯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扶持也有“严格”的一面。柯明国说,基地按照工信部测评系统,从100多个维度对残疾人创客进行创业能力测试,“如果具备创业资质,我们会继续指导他开展创业;如果确实不适合创业,我们就会引导和帮助他实现就业”。 当然,测试合格只是第一步。之后,残疾人创客要接受15天的培训课程,学习财税管理、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法律风险等知识;培训结束后,由专家导师对其创业项目进行诊断评估,项目可行的,才会正式入驻孵化基地。其间,基地还开设心理干预项目,帮助残障人士正视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目前,厦门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内已有5个残疾人创业项目孵化成功,此外还有18个项目正在孵化。杜海彪就是其中一名成功创业者,他在基地专家指导下成功开展电商销售,此后又拓展智能家居业务,带动了一批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我们慢慢把创业项目从美工设计、电商销售拓展到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内容原创等领域。”柯明国说,随着5G的推进和知识付费的观念深入人心,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创客从中受益。 |
相关阅读:
- [ 04-24]厦门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等政策修订出台
- [ 03-23]厦门BRT助残疾乘客乘坐 三个站点“无缝衔接”
- [ 12-29]残疾理发师逆袭成“楚天名匠” 谋生手艺成就公益人生
- [ 11-26]39年前她不顾亲友反对嫁给残疾丈夫 用爱撑起一个家
- [ 11-13]照顾智力残疾小叔30年 普通农妇演绎人间大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