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殿前街道实现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管理
东南网5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通讯员 荣亮 德猛 文/图)“城中村”的电动车越来越多。电动车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不当充电引发火灾事故,如何解决这些乱象?
湖里区殿前街道辖区内,“城中村”道路狭窄,出租房数量众多,电动自行车成为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安全管理也曾经是让街道、社区棘手的难题。
但如今,殿前街道探索出一条新路。去年以来,殿前街道从社区治理入手,疏堵结合,大力推广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管理,实现车不进楼,集中停充,效果显著。
1“吵出来”的共识
殿前街道安监站林主任说,辖区内一些居民图方便,把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里,许多小区的楼道都被堵塞。至于充电,有的把车拉到家里,或者楼上拉线楼下充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成为街道、社区棘手的难题。
2018年,湖里区政府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推广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使用统一的充电桩。然而,难题还是摆在面前:电动自行车数量多,建设停车棚需要用地、花钱,部门意见不统一,“吵了好几次”。针对这一现状,区政府出台政策文件,提出了“多渠道建设,社会化管理”的建设模式,引导街道、社区在现有条件下,利用社区设施,推进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集中充电管理。
2给电动车建“车库”
“建设充电桩,关键还是让居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湖里区消防大队监督员小郭说,翔鹭社区充电桩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首批充电桩建设试点小区,翔鹭花城三期小区居民1396户,常住居民4680人,电动自行车260多辆。小区业委会危主任说,过去,居民图方便,随意停车,随意充电,物业、业委会管理效果不明显。
转折出现在2018年初,一户居民把电动自行车拉回家里充电,结果发生了火灾,家里被烧得一片狼藉,所幸小区保安快速赶到,用灭火器扑灭了火灾。区消防大队、街道安监站抓住契机,组织召开现场会,把辖区内的物业负责人、业委会代表请到现场,用生动的事例警醒居民。在消防部门、街道的推动下,翔鹭小区业委会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形成了建设停车棚、集中停车充电管理决议。
记者了解到,小区业委会利用小区东门内一块200平方米闲置用地,投入30余万元,建设了拥有150个停车位、108个充电桩口的停车棚。业委会危主任介绍,改造后有了“专门停车棚,专业充电桩”,居民楼道停车少了,拉线充电现象不见了。
3垃圾堆变“最美”停车棚
政府统筹部署,社区推进实施,多种形式建设,湖里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工作不拘一格。
位于嘉福社区的盐业小区,是典型的“城中村”老旧小区。过去,小区楼道塞满电动自行车,卫生环境脏乱差。
2018年,湖里区实施社区治理,街道下拨了一笔专项经费,居委会把钱花在刀刃上,小区环境实现了大变身。建设在小区大门左侧的停车棚,让人眼前一亮:占地50平方米的钢结构停车棚,被刷上朱红色的油漆,古典的造型,不像一个停车棚,倒像是一处舒适的休闲场所。
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林大姐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处垃圾堆,小区居民家里的废弃物都扔在这里,夏天蚊虫肆虐,居民走过都要捂鼻。最近,在消防大队、街道安监站的指导下,社区投入13万元,把这个角落改造成了“最美”停车棚,小区内48辆电动车全部进棚停放,集中充电。
嘉福花园小区是个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已入住居民600余户,电动自行车260辆。小区业委会陈主任说,去年,一户居民在楼道内停车充电,结果电池起火,几分钟之内烟气就蔓延到了12楼,物业保安发现后,很快赶到扑灭了火灾。
这起火灾对小区居民的触动很大,业委会适时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将电动车停车棚纳入议事日程,决定利用小区内的三处闲置用地,建设三处停车棚,基本满足了小区居民停车充电难题。
4手机扫个码就能充电
记者采访中,嘉福社区正在小区广场上开展电动车集中停放、集中充电宣传活动,一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向居民讲解充电桩使用知识:只要扫码关注智能充电桩微信公众号,就可通过为账户充值,使用起来很方便。一名业委会工作人员说,停车棚刚建成,已经有80多名业主关注了智能充电桩公众号,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殿前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充电桩建设由4家具备资质的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各社区、单位可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家负责建设施工。停车设施由社区或业主单位投入,充电桩设备由运营公司免费提供,建成后依据国家物价标准收取费用,居民只需缴纳充电所需的电费费用,这一惠民举措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殿前街道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集中充电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停车棚45个,充电桩口700余个。与此相对应的是,楼道乱停车、拉线乱充电的现象少了,社区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殿前街道安监站林主任说,接下来,街道还将依托文明创建工作,加大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管理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善社区安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