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厦门市集美、同安和翔安的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进入关键性节点

东南网4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墨涵 念佳丽 通讯员 叶珏 文 /图)昨日,在同安湾海域,一段过海钢管道完成下沉15米任务的准备作业,待管道完全沉放后,横跨集美、同安和翔安三个行政区的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将进入一个关键性节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全长1374米、口径为 1600毫米的“黑色大家伙”着实引人瞩目,主要施工难点在于需在海面上和水下进行施工作业,依靠大型施工船舶及专业潜水员下水配合安装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湾过海段沉管段是目前福建省内采用沉管方式施工的,管径最大、长度最长的过海钢管道。据悉,预计6月份,过海段可以率先投用;今年内,管线工程可以全部完工。
沉管实施节点多次调整
沉放一个裸重954吨的“大家伙”难度可想而知。地下河床起伏较大,加上该段管道距离长、各部位高程不一致,需在水面上采取措施整体加工制作完成后,再整体沉放安装,施工难度较大。
此外,海域不可预见因素多,如海水潮汐、风浪、天气等因素。据悉,这次的沉管实施节点,就曾多次调整。
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在沉管实施前,厦门水务集团在市水利局、市政集团的领导下,联合各参建单位综合深入分析地质条件、海水流速、潮汐、潮位、风力等因素制定了沉管施工的专项方案,包含了各道工序的施工方法、技术要点、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等。
怎么顺利放置到目的地?
不少市民存在疑虑,这么大的过海钢管道,该怎么顺利放置到目的地?放置的过程“稳不稳”?会不会存在“沉太快”的问题?
据介绍,管道沉放的最佳时机与条件是在小潮期间,此时潮水流速较小,便于沉管作业。记者看到,根据待沉放管道形状、海面宽度、建设、施工单位调用了相应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该段过同安湾的管道沉放施工采用起重船吊沉、钢浮箱助沉和钢浮筒辅沉相结合施工方法。
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技术负责人叶飞告诉记者,利用5艘吊装船及12组钢浮箱作为管道吊点、10组钢浮筒辅助下沉,钢浮筒随着管道下沉在水中提供恒定的浮力,既可解决起重船受力不均问题,也可减少吊装船使用数量。因为在使用钢浮筒后,在该段管道加水过程中,浮筒会随管道同步下沉并同步增加浮力以抵抗加水重量,从而使其上的起重吊点受力大大减小,也就减少起重船的使用;而且在钢浮筒入水后,其提供的浮力始终如一,大大减小该段管道的整体均布荷载。管道沉放完成后,经过试压调整,最后再用碎石、膜袋混凝土等回填沟槽。
新闻背景
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跨越3个行政区
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横跨集美、同安和翔安三个行政区,起于集美乙池旁取水泵站,终于翔安水厂二期地块。项目拟敷设约14公里的DN1600原水管道及新建一座25万吨/日的取水泵站,工程总投资约为5.1亿元。项目计划于2019年建成通水,建成后将与汀溪至翔安原水输水工程一起形成供水双通道,有效解决翔安区原水供应紧张的问题,为翔安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同时也将大大缓解集美区、同安区的输水压力。
去年10月,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一期)全面开工,主要分为三个标段进行,每个标段都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与难点,其中Ⅰ标主要是沿集美老城区、滨海浪漫线的长距离顶管,最长顶管距离达到712米;Ⅱ标是沿海翔大道兼有明挖和顶管两种施工方式的管道敷设;Ⅲ标为同安湾海域过海段。总而言之,沿线长、管径大且穿越集美城区和同安湾海域,集美城区施工交通疏导、长距离顶管、过海沉管等为该工程的主要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