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同安启动专项整治 严查摩托车大货车违法

2019-04-10 17:39:32吴耀东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对症下药精准发力

严查重点区域重点对象

近日,记者来到乐海城市广场路口,交警部门执法人员正在这里执勤。不一会儿,一辆摩托车驶来,驾驶员熊某没戴安全帽,被执法人员拦下当场查处。

由于没戴安全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熊某依法被处以100元的罚款。不仅如此,交警人员经过盘查还发现,熊某还无证驾驶。“不仅要再罚300元,还要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现场交警告诉记者。

面对城市交通整治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要提高整治效率,必须要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正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对象。

“同安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实际保有量约有40万辆,相当于厦门其他区的总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乱象,已经成为同安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的最大挑战。”同安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较差,利用其机动性不按道行驶、逆行、乱变道等,既危险又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由这些“小违法”带来的小事故,已成为该区多数交通秩序管理的主要挑战。

更重要的是,“小违法”常常带来严重后果。相对其他机动车来说,摩托车的安全系数较低,一发生事故就容易造成伤亡。数据显示,近年来,同安区发生的交通亡人事故,涉及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占到七成以上。

因此,同安区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这个关键核心进行部署推进,集中优势警力在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密集执法,目标直指驾乘摩托车没戴安全帽、无牌无证驾驶、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载、逆向行驶、酒驾以及大货车(渣土车)超载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同步对车窗抛物、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整治。同安交警部门希望通过精准发力、持续严打,管住最难管的“小违法”行为,换来交通安全形势的“大变化”。

依靠科技攻坚克难

确保执法严在日常

清明节期间,市民小吴接到短信通知,由于4月4日下午在银湖西路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按规定停车让行,被记3分并罚款300元。

“原来监控真的有在拍啊!”接到罚单,小吴发出感叹,因为他的交通违法行为正是被监控设备抓拍到的——在开展路面执法的同时,同安交警部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构建广覆盖非现场执法网络。

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和越来越完善的交通路网让城市交通治理越来越复杂,交警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同安的行政面积全市最大,同安的汽车保有量到去年底已经近17万辆,年增长2万余辆,仅依靠传统的现场执法,开始显得捉襟见肘,而解决办法正是高科技。

近年来,同安区持续加大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一方面通过隔离栏、警示灯、防撞墩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区间测速、违停抓拍、红绿灯自适应系统等科技设备的建设强化疏导加强防控,实现安全与畅通的双提升。

目前,同安城区已经密布了72个违停抓拍探头,300多套各类电警设备,同时在同集路、滨海西大道、海翔大道、同安大道等主次干道也配备了一批区间测速、闯红灯抓拍等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区今年在同安工业集中区增设了9个闯红灯抓拍设备,力推建设“五横五纵”电警和交通设施,其出发点是因为去年发生在同安工业集中区的交通亡人事故占全区总数的三分之一。

同安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细化设备点位设置,提高技防水平,以解决警力有限的瓶颈,确保交通整治能够全天候、全覆盖,能够严在日常、严得长久,以“技术防范”推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向纵深开展,让安全警钟长鸣。

专项整治战果

超过50名驾驶员

无证驾驶被拘留

据统计,3月21日以来,同安公安部门查处的重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45%以上,包括酒后驾驶、醉酒驾驶、大货车(含渣土车)超载30%以上,摩托车涉牌涉证、超员、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未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违反规定载人、逆向行驶、不按道行驶等。此外,超过50名驾驶员因无证驾驶被行政拘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