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台海 > 正文

先行先试 厦门以“三个率先”奏响鹭岛对台引才主旋律

2019-03-27 11:01:00黄怀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方位机制改革 率先落实同等待遇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专业技术人才来厦就业创业,但台湾与大陆职业资格体系不一样,职称成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厦门率先将台湾技术士证书直接匹配对应大陆职业资格证书享受同等待遇;在台湾技能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审认定工作,目前已有153人通过评审,首批25名在厦台湾医师获职称认定。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让台湾人才感到工作获得认可,享受厦门市民待遇。

去年11月,长庚医院协助25名台籍医师递交了职称评审申请材料。“这项政策对我们引进更多更好的台湾专家,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有很大好处!”厦门长庚医院负责人表示,根据现有医保政策,患者到厦门长庚医院找台籍医师看病,如果该医师没有取得大陆职称,患者诊疗费用无法享受医保。过去长庚医院的台籍医师都只能到福州通过考试、评审的方式取得大陆职称,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如今只需要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直接匹配认定,对台籍医师、患者、医院都有利。

此外,厦门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台湾人才独资设立高端养老机构、个体诊所、律师事务所代表机构等,目前自贸区注册台资项目1223个,注册资本223.5亿元。创新柔性用才,开通台湾创意人才众包平台、台湾大学生实习实训服务平台、两岸产业人才及项目对接平台,接下来厦门计划吸引300名台湾设计师进驻创意人才众包平台。

两岸一家亲,一项项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享受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全流程服务保障 率先实现融合发展

加强两岸人才合作,首先要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让人才信息畅通,人员往来畅通。厦门设立全国首个“台湾人才服务部”、台胞驿站,开通968820台胞服务热线、“517找工作”云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台胞服务矩阵。

为台湾人才量身打造的台湾专业人才厦门对接会已举办13年,对接会合计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吸引约4000名台湾人才跨海参加,真正让厦门成为台湾人才登陆首选城市。

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往往会出现一些轻微的“水土不服”现象,比如,对大陆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许多规范制度不适应;甚至连企业落地,手续办理等都不了解。云创智谷是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目前注册在园区的两岸小微企业已达600家。云创智谷专门设立了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青创时代,帮助台青解决创业“痛点”,为台湾初创企业提供可拎包入驻的办公场地,以及代办工商、税务等各种证照服务。“我们希望为台湾青年创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每一个创意的种子找到转化为产品的土壤!”云创智谷总经办主任梁德金说。

为了更好地吸引、留住台湾人才,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干成事业,厦门第一时间贯彻国台办“31条惠及台胞措施”,并率先推出厦门“惠台60条”,在大陆率先实现31条同等待遇政策落地,为台湾人才提供“业、学、住、医、行”一揽子服务。

在人才安居方面,厦门市还将台湾青年人才纳入市级公共租赁房保障范围。同时,在厦居住满一年的台湾人才即可购买商品房。教育配套方面,台湾人才子女享受本市市民同等待遇,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与厦门本市学生同等收费,部分符合条件的还可择校,并享受专设的台生奖学金、助学金。

厦门台湾特聘专家、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英是早期来厦的光电产业高层次人才,妻女也随他一起跨海而居,“我们最急迫想解决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厦门市根据特聘专家政策给予了便利,让双胞胎女儿顺利入读家附近的小学,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张中英说,厦门的对台人才政策接地气、有诚意,给台湾人才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