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软件信息产业长期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图为软件园三期。(陈凯东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顾令飞)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此关键时期,需要充分发挥软件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软件定义”不仅能引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生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且能驱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厦门市围绕名城、政策、人才、环境、招商等多要素开展工作,出实招、谋实事、见实效,产业长期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政策扶持
出台新政引导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厦门通过出台产业新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扶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发布产业白皮书,把脉产业优势,摸清存在不足;编制数字经济规划,发挥软件赋能作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发展。
去年底,市经信局制订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包括“引进奖励”“名城奖励”“投资奖励”“创新奖励”和“特色奖励”等;另一部分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包括“平台补贴”“上云补贴”“标准补贴”“活动补贴”和“参照补贴”等。
新政策有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突出奖励和扶持的重点,改变此前“广覆盖”的扶持模式,着重从奖优奖强和补缺补短两方面做好引导和培育;二是首次加入对工业软件、游戏出口、企业上云等方面的奖励和扶持,体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前的发展趋势。新政策将于今年年中开始实施。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人才稀缺问题,厦门修订软件产业人才政策,将人才的定义权交给企业——给出高薪的就是人才,并在人才生活补贴、落户、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厦门已为102家企业的834名按常规模式不能落户的软件人才快捷办理落户手续。
搭建平台
多维度开展招商工作
在推动软件名城创建进程中,厦门积极打造“名园”,厦门软件园连续两年在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评价中,成长性指数位列第一;打造“名企”,首次开展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备案工作,解决“双软认证”取消后软件企业界定难的问题,2018年已完成264家企业的备案工作;打造“名品”,评选出30件优秀软件产品和20件优秀应用解决方案,树立品牌效应,帮助厦门软件企业开拓市场。
厦门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举办“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布会,促成该会6年来首次在京外举行;举办国际动漫节,为企业提供展示、沟通和互动的平台;组织企业外出参加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各类专业展会,鼓励企业加强行业交流,拓展外地市场。
同时,多维度开展招商工作,加大“闽企”招商,积极对接“闽籍互联网领袖峰会”等活动,吸引知名闽籍互联网企业在厦设立区域总部;推动“平台”招商,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平台,成功促成厦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厦门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AI语音芯片量产项目等重要项目落地。
融合发展
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展平台经济,支持互联网平台不断做大,为实体经济提供“互联网+”服务;支持“软件+硬件”的复合型企业不断做强,更好地发挥软件“定义”硬件的功能;鼓励自研自用的工业软件向产品化、通用化发展,加强软件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进一步加强“新基建”: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在厦门的推广应用,打好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引入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在厦门布局“云计算”结点,并争取工信部在厦门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依托厦门软件园、湖里高新园、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方面的企业的招商,做强数字经济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