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农民画展展出后,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品鉴。(何东方摄) 大笼甜粿。(何东方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卢漳华 通讯员郑素描、洪松梅)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安的农民画、澳头蠔干粥传统制作技艺和大笼甜粿传统制作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目前,同安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 同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7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安历来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 农民画 出自草根却声名远扬 同安的农民画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六十年代初成规模,当时作者都是乡村农民,形式以年画、版画、宣传画为主。这些农民画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劳动生活为素材,诸如修渠筑坝、圈猪积肥、插秧播种以及喜弄车鼓、浅唱南音、蒸糕搓圆、甘蔗芋头等,歌颂了劳动人民挚热、朴实、率直和憨厚的情怀。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农民画作者除了农民外,还有渔民、牧民及家庭妇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安历来高度重视农民画的保护工作,重视和扶持农民画创作,出台了多项举措,包括建立农民画交流创作中心,定期举办民间绘画研讨会、民间绘画展,每年举办区少年儿童民间绘画夏令营活动,适时组织农民画家入校园活动等。如今,同安已培养出了从事农民画工作的群体30多人。 半个世纪以来,同安农民画成绩斐然,蜚声海内外。1966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安县农民画展作品选》画册,登载了31位农民75幅作品;1983年“首届全国农民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安车鼓》获得了二等奖;1987年作品《春》参加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随后又被送到乌拉圭、阿根廷等国家展览;2004年又有20幅农民画作品被选送至日本佐世堡市参加文化交流展……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同安,如今,农民画已走上了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 |
相关阅读:
- [ 03-08]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 厦门市八项目上榜
- [ 02-26]褒歌唱响同安 “非遗”活态传承出品牌
- [ 01-21]肯德基助力非遗国技传承 携手国家博物馆贺新年
- [ 12-10]非遗融入日常生活须现代“激活”
- [ 11-03]特写:文博会高校展区里的“非遗”风(图)
- [ 11-01]突出“非遗”特色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将亮相文博会
- [ 09-25]厦门集美:让非遗项目活起来传下去
- [ 09-15]纪录片让非遗文化更生动更鲜活
- [ 08-27]厦门万人参与“闽南文化走透透”暑期非遗文化夏令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