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4月14日,由美国现代阿卡贝拉学会(CASA)发起的“2019年现代阿卡贝拉录音奖”将在波士顿阿卡贝拉音乐节公布获奖名单。其中,由独立音乐人徐聪编曲、WOW人声乐团演唱的歌曲《回到拉萨》,获提名“最佳专业编曲(社会乐团组)”。
大部分人熟知徐聪是因为厦门六中合唱团,他是该合唱团的编曲及制作人,阿卡贝拉和身体打击乐的音乐形式,让厦门六中合唱团演绎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稻香》为大众所喜爱。
事实上,徐聪是一位致力于推广阿卡贝拉的音乐人。他是厦门岛内第一支阿卡贝拉乐团City Singers(中文名“醒耳”)人声乐团团长,还是厦门吉岛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再深入了解,还会发现,徐聪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还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
虽然所学跟音乐不相关,徐聪却获得了许多音乐大奖:2016年“蜂巢奖”年度最佳华语编曲奖、2017全国阿卡贝拉最佳编曲奖……徐聪说,阿卡贝拉为他的人生带来了大改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音乐世界。
弃文从乐
组建乐团闯出一片天
徐聪组建了City Singers人声乐团。
记者见到徐聪时,他正要去租赁音乐活动场地。徐聪坦言:“我犹豫过是从事文学工作,还是从事音乐工作,后来觉得音乐比较好玩,就专注做音乐。”
徐聪来自云南,他初中住校时拿出家长给的一半生活费去买打口带,只为听磁带中动感的欧美流行音乐。徐聪初次接触合唱,是在武汉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他发现每个学院都有合唱团,每年学校也都会举办合唱比赛。
当时,徐聪看见人文爱乐合唱团的招募消息,便自发加入,和其他高校学子一起沉浸在《弥赛亚》《赶牲灵》等歌曲的和声里。大三时,有个同学拿来了一些台湾合唱中心出品的阿卡贝拉介绍资料。这种区别于传统合唱,选曲方向偏向流行、纯人声的小规模合唱方式,让徐聪对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之后,徐聪开始尝试这种合唱方式。他和其他三名男生一起,组建了一支阿卡贝拉乐队。不过,这支乐队因为徐聪本科学业结束而散了伙。
2009年,在厦门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徐聪成立CitySingers人声乐团。这是厦门岛内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阿卡贝拉乐团。徐聪说,那一年阿卡贝拉刚在中国起步。“刚开始的学习很困难,音准、节奏、默契都需要长期的磨合和练习。”
逐渐地,乐队默契度有了,知名度也打开了,各种活动接踵而来: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亚洲广场公开演出8天;参加上海夏季音乐节之中国首届阿卡贝拉音乐营……
为给乐队制作翻唱视频,徐聪学习了视频拍摄、编曲、混音等多样技能,这些技能也为扩大厦门六中合唱团网络影响力起了作用。
元素丰富
“难产”的改编曲获提名
徐聪在编曲。
说到获提名的事,徐聪表示非常惊喜。一方面是这个奖项在阿卡贝拉界很有知名度和认可度,一方面是因为他之前并不知道WOW人声乐团把他改编的《回到拉萨》上交评奖了。
这期间,还发生了个故事。有天,徐聪突然接到朋友的贺喜。当时他一头雾水,看到名单上用英文写着“Cong Xu”时,以为遇到重名,等看到歌曲和乐团名字,才确认了消息。
徐聪改编《回到拉萨》是在2017年。当时,广州WOW人声乐团向他免费约曲,并提供了几首歌,他最终选择了《回到拉萨》和另外一首英文歌。
“《回到拉萨》挺‘难产’的,我编了一个多月。”徐聪说,当时,他和这支乐团已是第二次合作,因此对乐团比较熟悉,在改编上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过了半年左右,他去广州为乐团录制了这首歌。
在《回到拉萨》的编曲上,徐聪认为这首歌本身底子好,且拉萨是个自带神秘气质的地方,所以一开始就确定要以“New Age风格”进行编曲———必须具有民族风格气质,必须有神圣的氛围,必须有在雪山大川间放声呐喊的代入感。“这或许也是此次能获得提名的原因。国内此前还没人入围过这个评选。”徐聪说。
带着这样的想象,从开篇带有朝圣韵味的Bass五度低吟,到大段的世界风自由吟唱,到用摩擦声带造出的超低音经文,再到模仿电子音乐的节奏元素,这些徐聪一直想用却没机会用上的元素,都在《回到拉萨》的改编中体现了。
乐在其中
让阿卡贝拉市民化
被问到阿卡贝拉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徐聪说:“如果你会阿卡贝拉,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支乐队,这太酷了!”在徐聪看来,阿卡贝拉就是流行合唱的概念。
虽然因为较高的技术门槛,阿卡贝拉无法像合唱艺术那样普及,但徐聪仍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2012年,他在厦门举办阿卡贝拉公益培训沙龙“厦门阿卡音乐周末”,带领一群零基础的市民用阿卡贝拉演唱。这个活动持续了三年才告终,期间,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在2013年组成了五分钟人声乐团,由徐聪担任艺术总监。
“我喜欢让各种各样的群体参与进来,做一些市民化的东西。”目前,徐聪和舍友高至凡组建的“吉岛音乐工作室”下设多个乐团,包括CitySingers人声乐团、五分钟人声乐团、吉岛合唱团等,还进驻一些单位、剧团、学校的合唱团,比如厦门六中合唱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