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义务交警”:共同守护城市交通安全
一位义务交警在邮轮码头为游客指路。记者 施辰静摄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廖丽萍)在厦门街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身影:他们身着印有“义务交警”醒目标识的制服,顶着风雨烈日进行交通疏导;每天晚高峰时段,他们又担起“平安使者”角色,准时出现在市区一些无灯控斑马线前,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纠正……
这样一群身影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活力青年,也不乏古稀老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厦门义务交警队队员。
在近日公示的全国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厦门市有两个上榜,义务交警队就是其中之一,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集结正能量 爱心筑起交通安全防线
“短短几天就收到了上千条报名信息,一些居住在岛外的市民甚至搭乘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交警支队现场报名。”虽然已经过去近4年时间,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厦门义务交警队负责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林骅依旧动容。
2015年4月,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各大媒体发布了厦门市义务交警队招募信息。消息很快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2015年5月10日,厦门市义务交警队在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举行授旗启动仪式。经过近4年的发展,全市义务交警队从成立之初的7支增至10支,分别是总部、思明分队、湖里分队、海沧分队、集美分队、同安分队、翔安分队、软件园队、公交“小黄帽”队、人保财险队,队员也从420人增至2494人,遍布岛内外,涵盖了在校师生、退休老同志、公务员、企业高管、公司职员、家庭主妇等各行各业。
叶脘是厦门义务交警湖里分队联络员,因为平时自己开店,时间比较灵活,她便想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后来在好朋友的推荐下,她于2015年底加入义务交警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已累计参与了5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
虽然这份志愿服务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感觉不到累。4年来,叶脘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充实,朋友圈也扩大了,参加志愿服务不仅让她学到了许多交通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家人孩子。“有时候,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义务交警的服务,孩子也在志愿服务中掌握了更多交通知识,现在过马路会很自觉地走斑马线”。
在叶脘看来,这个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投入,很有热情,有时候为了参加服务,许多人甚至会从自己的工作中请假赶来,所以这样的氛围很感染她。“就拿同属湖里分队的志愿者谢启明来说,他虽然只有一条腿,行走不便,但仍是坚持执勤,他给我的触动很大,带给了我很多正能量。我相信和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支队伍充满奉献精神和正能量,也能督促自己成为这样优秀的人。”叶脘说。
警队领导+自我管理 机制创新保障队伍有序发展
当市民的热情遇上创新管理机制,便激发了一个志愿队伍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一次任务都圆满完成。
为了让义务交警队稳健发展,在筹备阶段,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便明确了“警队领导+志愿者自我管理”模式,即义务交警队接受各级公安交管部门领导。同时,在队员中选拔优秀骨干作为警方副手,协助开展队内工作;鼓励有专长的队员,组建综合、宣传、培训等联络工作组,协调队伍日常运作,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我管理。为实行科技化管理,厦门交警支队还联合技术公司共同研发了一套志愿者微信管理平台,实现报名、任务领取和积分获得的手机可视化操作。
每次招募面试,交警支队的民警都会提前告知对方义务交警队的无偿性,但没有一位报名者因此打退堂鼓。“虽是无偿服务,但协勤工作中增长了自己的交通安全知识,就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在日常的路面协勤工作中,也有不少市民询问是否有报酬,队员们总是这样回答。有些队员还笑着说,因为更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开车时的罚单少了,等于是“赚了钱”。
事实上,义务交警队员“甘当小兵”的奉献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守护交通安全这一方面。打开手机微信“厦门义务交警”公众号,可以浏览到往期活动风采展示。这些言辞诙谐幽默又充满正能量的总结,从文字到摄影,甚至后期编排制作,常常由多才多艺的队员们共同参与完成。
“以前看到道路拥堵,总觉得是交警部门‘不作为’,现在自己成了义务交警,站在岗位上,才真正体会到交警的不容易,也会深刻反思自己和朋友家人是不是做到了时刻遵守交规,有没有给行人带来不安全因素。”一位“资深”义务交警队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义务交警队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警民互相理解的桥梁,也成为交警部门调整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线调研员”。
运行近4年来,厦门义务交警队在交警部门的精心组织下,使传统的交通志愿服务突破瓶颈,得到更广泛深入、规范有序的开展。例如,制定《义务交警队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志愿者的准入条件、权利义务、服务范畴、积分考核标准、后勤保障、奖惩激励措施和组织纪律;落实岗前培训和日常复训等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举办队列、交通指挥手势、斑马线协勤规范、简易事故快速协处、急救知识和交通英语等集中专业培训;此外,还落实安全保障和激励机制,配发协勤装备和制式队服,购买60万元/人的协勤期间人身保险,开展文化建设和优秀表彰,凝心聚力。
如今,厦门义务交警队已然成为文明厦门的一张闪亮名片。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中山路、环岛路、海沧嵩屿码头、同安影视城、翔安香山等景区和繁华商圈都可以见到义务交警协勤的身影;而遇到大型活动及赛事保障,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各大论坛、重要考试及大赛,义务交警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一年,厦门义务交警队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2.6万条,参与人数达4.5万人次,服务时长累计8.3万小时,平均每天出勤近百人次,全年人均出勤时长达41小时,协助警方有力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还承担起了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的工作,并先后参与了市、区文明办、政法委、公安局和交警部门组织的“110宣传日”、3·15学雷锋志愿服务、“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平安创建活动,为文明交通作出贡献。
记者手记
人人争当志愿者,城市闪耀志愿红
记者 田圆 廖丽萍
“志愿红”一直是厦门城市文明的亮丽底色。在采访中最常听到的便是厦门义务交警的队员们说,自己被身边的志愿者所感染,也希望能够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去展示和传递美丽厦门的声音。
在2018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厦门再次有两个典型位列其中,而在前三届活动中,厦门市已诞生3个最美志愿者、2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3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3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这个数据也再次佐证厦门志愿服务的“基因”。
一直以来,厦门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规范化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内涵不断丰富,着力打造一批突出厦门特色、具有示范效应、产生广泛影响的志愿服务新品牌项目。不论是在机场、火车站、长途车站,还是在景区、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随处可见。据统计,厦门目前已有66万名注册志愿者。这些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志愿红”,构成了城市文明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人人争当志愿者”也成为厦门城市文明的活力源泉。
范洪辉:是服务更是舞台
2015年5月10日,厦门市义务交警队成立的那一天,范洪辉成了一名义务交警。作为首批队员,四年来,范洪辉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近1000个小时。
这近千个小时的付出对范洪辉来说是欢乐而充实的。不论是看到拥挤的车流在自己的指挥下变得秩序井然,还是无助的老人和小孩在自己的护送下顺利通过马路,范洪辉的心里总是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而这种喜悦的满足感正是志愿服务对他天然的吸引力。
“自己平日里开车,也总是会遇到各种不文明礼让的驾驶行为。女儿上小学时,因为学校门口的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走起来并不安全,家长们都有些担心。”范洪辉回忆说,四年前,一发布义务交警招募信息,他二话没说就报了名,“做志愿者既能约束自己文明行车,也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于是,从单纯的参与开始,范洪辉慢慢爱上了义务交警这项志愿服务。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并且不断开拓自己的服务思路。在厦门最繁华的中山路,在游客聚集的路口,范洪辉除了指挥交通、宣传文明礼让,还会为游客提供“游玩指南”,比如,哪里有好吃的小吃,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在范洪辉看来,义务交警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窗口,而借助这道窗口,能把更加美丽的厦门展示给更多的人。
“许多人问我,你这么大老远跑去执勤,一站就是大半天,还没有工资,到底是图啥?”范洪辉说,义务交警之于他不仅是志愿服务,还是一个舞台。
在义务交警队成立之初,范洪辉参与了志愿服务队规章制度的调研起草工作,为队伍的建设发挥了作用。 “虽然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但自己却收获了很多,义务交警队的包容性,给了我一个自我提升和展示的舞台。”范洪辉说,作为义务交警综合分队的召集人,他也会在平时的协同工作中,注重发挥大家的特长,让每位志愿者的才能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得到释放。
作为在厦门待了20个年头的“新厦门人”,范洪辉把热情奉献给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如今,他不仅自己参与志愿服务,还经常带上女儿一同参与。看着腼腆的女儿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变得开朗、自信起来,他觉得这份付出格外值得。“志愿服务的乐趣是不参与的人难以体会的,我很幸运参与其中,也希望为城市的美丽出一份力。”范洪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