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纸质红包依然盛行 节前新钞需求旺盛

2019-02-04 09:57:20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民说

一年只取一次现金

都用在春节红包了

自从电子支付开始流行,市民林小姐的家中便不再备现金。但在前日,为了包红包,她特意取出了2万元现钞。“我一年只取一次钱,都用在春节。”她说,这个“标准动作”她已经连续做了三年。尽管如今,电子支付已经覆盖到加油站、停车场等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林小姐依然表示,包红包还是要包纸币才说得过去。她顾虑的是长辈不方便用电子账户,数字也更冰冷,不能像传统红包一样在过年带来同样的暖意。“从礼貌上来说,拿着手机扫码、转账,也让压岁钱有些变味。”

昨日,记者在某银行网点见到市民张大爷,他拥有自己的微信钱包,也熟悉线上转账操作,但依然选择了排队将现金取出。“压岁钱塞在小孩子的枕头下才能压得住‘祟’,能给在新年讨个平安顺遂的好彩头,如果发微信红包,难道要把手机压在枕头底下吗?”他告诉记者,每年,他都要亲手把红包封好,逗孙子说一箩筐吉祥话,最后才郑重地给出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型的支付方式也的确带来了红包形态的改变。市民林阿姨说,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晚辈,她选择尊重他们的“无现金”生活方式。“发微信红包更方便孩子平时电子支付的习惯,心意到了,没必要刻意要走现金的形式。”但对于年纪更小的娃娃来说,她依然会包上一个传统的红包,“一方面,小孩没有自己的账户,另一方面,这个美好的仪式值得被传承下去。”林阿姨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