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宣讲 讲到群众心坎里
思明区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
市级优秀宣讲员董启农讲述鼓浪屿的故事。
开元街道希望社区学习时间小分队分享会。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夏思萱 图/记者 王协云)沿着鼓浪屿岸线的石板路,倾听来厦27年的板车工讲述与琴岛的故事;在亚洲最大的管风琴艺术中心,省基层理论宣讲星级宣讲员为你讲述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的保护之路;在日光岩脚下,与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一起回忆申遗成功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寒意渐浓的鹭岛,一股暖流在涌动。13日,“四十年相随,我们的鼓浪情怀”情景式宣讲活动在鼓浪屿举办。思明区把宣讲课堂搬到了鼓浪屿,参加活动的党员群众跟着理论宣讲轻骑兵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聊,别开生面的情景式宣讲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轻骑兵情景式宣讲接地气 暖人心
走在500米长的延平路上,指着不远处的货运码头,鼓浪屿街道理论宣讲轻骑兵——来自安徽的李行彬回忆起自己27年来的板车工生活感慨万千,“1991年我来鼓浪屿的时候,这条路铺着沥青,每到夏天地面发烫变软,真是一步一个脚印。”他激动地说:“鼓浪屿的每一条路、每一块砖我都很熟悉,我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和大家说说心里话,说说我心中的鼓浪屿。”
“和传统的宣讲方式不一样,今天这样的情景式宣讲有创新有创意,大家边走边说边聊,可以让宣讲内容更贴切、更直观、更生动。”思明区理论宣讲团宣讲员殷丽丽说道。这名“90后”前不久以《为什么是鼓浪屿》为题参赛,获评福建省基层理论宣讲星级宣讲员。她认为,“这次上岛宣讲,从心中来到了眼前,再走在脚下,心中对鼓浪屿的爱,越发深沉和享受。”
当新思想用寻常百姓的语言进行分享,理论就成为滋润心田的养分。在日光岩脚下“花藤蜗居”家庭旅馆天台花园里,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董启农深情回忆,“喜讯传来的那一刻,雷厝乐队第一时间演奏起《鼓浪屿之波》,旋律响彻全岛,所有人一起高歌、欢呼,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跟着轻骑兵们一路走来,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党委书记王玉霞感触良多。“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鼓浪屿40年来的变化,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在岛上工作十年的她说:“越了解鼓浪屿,就越爱这个岛。我要用最大的努力,调动岛上居民商家的积极性,共同守护好鼓浪屿这个世界文化遗产。”
思明区城管执法局鼓浪屿执法大队科员李颖在鼓浪屿工作也四年多了,“今天这样的宣讲讲到我心坎上了,对于鼓浪屿的历史、文化、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对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除了情景式宣讲,思明区各街道、社区也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改革开放成就宣讲活动。比如开元街道邀请专家龚洁讲述“从水仙花到古龙——寻访新中国成立后厦门的第一个工业区”,莲前街道邀请市政府原副市长潘世建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城市建设的点滴变化等,引起群众强烈共鸣,增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小分队走家入户
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11月底,开元街道希望社区学习大会暨学习时间小分队分享会举行,八位党员结合实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吸引了上百名党员到场,现场气氛热烈,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陈玲玲坚定地说道,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要带头学习、宣传新思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党的关怀带到基层群众身边,“党员是不会退休的,我还要继续带领大家更好地学习。”
新思想的魅力,同样吸引了台湾青年的参与。这段时间来,思明区委宣传部和思明区台办联合举办两岸青年“学习时间”系列活动,在线上采取“学习+竞答”的模式,在线下则开展以“大学习·大宣讲”为主题的联谊活动,不少在思明区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争做“学习小能手”,该活动关注量已达近3000人次。
来自台湾地区的筼筜街道官任社区主任助理伍证霖认为,“通过这个平台传递与台胞息息相关的正确声音,不仅可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理解和认知,更能以学促行,跟随潮流共同进步。”
2018年8月10日,在思明区委宣传部首创的“学习时间”正式入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移动咪咕阅读党员书屋和厦门市党建e家三大平台的启动仪式上,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思明区委联合见证的“学习时间小分队”(简称“学习小分队”)正式亮相。小分队很灵活,不受时空地域限制,无论党员、群众,三人以上即可组成小分队。小区、楼栋、办公室,都是学习小分队的“家”。
“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动行动,学习小分队坚持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实际工作,各支学习小分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这些方式方法,有的是可以复制推广的,有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思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尤小波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新思想更容易飞入寻常百姓家”。接下来还要更加贴近党员同志需要,加强线上辅导和线下分享,不断扎实做好一线宣讲工作,让新思想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