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考神”
在历届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厦门一中为何总能取得佳绩
2018届高三成人礼上,学生代表们向老师献上花束。(记者 林铭鸿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第四届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11月14日—25日在福州的福建教育学院举行,成绩上周公布,厦门代表队笑傲八闽,而如果以学校获奖数看,厦门一中位列全省第一。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由省教育厅和省总工会举办的,三年一届,今年第四届。由于它是对老师教学技能全面的检阅,因此也被称为福建省教师的“高考”。
在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厦门一中斩获佳绩。从第一届比赛开始,厦门一中每年都斩获几个一等奖,其中在第二届比赛中,还有一名老师获得特等奖。
厦门一中老师为什么总能在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这次会议应该是答案之一——上周四,厦门一中校长周君力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开了一个会,研究如何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
这要从之前的调查问卷说起,不久前,一中向学校教龄三年以内的老师发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困难,包括工作、生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周君力说,会议就是讨论要如何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譬如说,有人不懂如何申请课题,教研室就得安排这类讲座;有人提出和家长沟通的困惑,德育部门就要为他们开“小灶”;有人提出生活困难,工会就要出手。
当然,这不是唯一答案,或许在下面的三句话中,能挖掘到更多厦门一中老师成长的动力和成功的秘密。
三句话解码一中好老师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榜样的力量在厦门一中无处不在
钟斌是厦门一中教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的正高级教师,个子不高,但是,气场十足。
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说,与他同年段的老师说,不管有没有课,钟老师每天总是早早地到办公室,备完课后就在那边看书,一本接着一本。
陈佩玲经常以钟斌为例: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我们还能怎么样,只好更努力了。
她说,在厦门一中,到处都有这样“很优秀又很努力”的榜样可以学习,逼得你不努力都不行。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参赛老师和“陪跑团”都全力以赴
今年,厦门一中数学老师李寅童获得大赛高中组数学第一名后,感谢了他的指导老师数学教研组组长肖文辉,以及“陪跑团”:第二届省赛一等奖获得者周翔,第三届省赛一等奖获得者曾灿波,第三届市赛一等奖获得者徐小平等。
李寅童说,除了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贴身”教练外,“陪跑团”陪着他这位“主跑”一起“跑”——他们完全按照大赛模式展开训练,譬如片段教学,“主跑”和“陪跑”抽签轮流上台展示,台下指导老师打分。不仅如此,每次演练后,还会互相交流心得。
肖文辉说,徐小平等“陪跑”也要感谢李寅童,三年前参加厦门市第三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时,他们是“主跑”,李寅童是“陪跑”。他说,不管是“主跑”还是“陪跑”,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陈佩玲认为,数学组的“主跑”和“陪跑”,能充分解释一中为什么能在每届大赛都取得好成绩,她说,我们靠的是团体力量,“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战斗,而不是靠一个人”。这次获得省一等奖的地理老师陈丽芳,原来是“陪跑”之一,不料“主跑”怀孕了,她便顶上。
周君力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坊间的一个说法:一中内部,教师或许会有一些争执,会有小脾气,但是,如果需要一致对外时,老师会搁置所有的争执,团结得像一个人。
“才能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学校搭台办评选竞赛,培养源源不断的好老师
“主演”“群众演员”这么认真,学校自然也没有闲着。
厦门一中副校长谢凯灵说,一中学生都对一句话烂熟于心:你有多大才能,学校给你多大舞台。这其实也适用于一中老师。
一中有不少为老师设立的“奥斯卡”奖项,譬如说,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最受家长喜欢的老师,校内的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评选等,谢凯灵说,这是为了让老师找到成就感。
钟斌认为,从这点可以看出,厦门一中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学校已经不再依赖用行政手段来推动教育发展,而是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即激发老师内心驱动力。
周君力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升学率、北(大)清(华)率,对于厦门一中来说,我们明白: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学校的未来。
特写
一个爱自我批判
一个爱内部表扬
地理和数学教学组风格迥异,都培养出成绩优秀的老师
无论是福建省还是厦门市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厦门一中有两个学科表现最为突出,一个是数学学科,一个是地理学科。
在数学学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至今举行四届,厦门一中数学老师获得五个省一等奖。这里有个背景:每届比赛,初中和高中数学省一等奖,只有两名。厦门一中获得的这五个省一等奖中,有四人是一等奖的第一名,特别是在第三、第四届省赛,初高中数学组的第一名,都来自厦门一中。
在地理学科,厦门一中的战绩是:四届比赛,获得三个省一等奖,其中第二届还是省特等奖。
有趣的是,这两个学科教研组取得成绩的方法完全不同:地理组采用以“批判为主,欣赏为辅”的“大棒”政策,数学组采用“胡萝卜”的怀柔政策。
地理教研组:
爱“找茬”,爱内部批判
每周,一中地理组的教研活动都要安排一个年轻教师上课,厦门一中地理教研组组长姚培泰倡导评课的老教师要“尖锐”地指出年轻人的问题,不能当“好好先生”。当然,“批评”是有理有据,还要提出改正意见,启发年轻人在思想的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
上周,姚培泰承认自己有时纯粹是“找茬”,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他认为,只有经常的内部批判,才能赢得学生的肯定和外界的表扬。
而且,他说,所有的教师技能比赛,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数学教研组:
组长“一言不合”就表扬
和地理组不同的是,一中数学教研组采用“胡萝卜”政策,一言不合,组长肖文辉就表扬!
有的老教师觉得年轻人很“幼齿”,但是,肖文辉说,这才好!刚进校的年轻人就像一张白纸,你可以在上面画出最美丽的图画。
一中的每位数学老师都知道“三三制”:第一个三年,你要成为学校的名师,第二个三年,你要成为厦门市的名师,第三个三年,你要成为福建省的名师。
这位数学组长像将军一样派兵部署,C进入第三个三年,B进入第二个三年,A迈入他的第一个三年。肖文辉还有6年退休,但是他已经放出风声:按照一中的培养方式,到他退休后,一中优秀数学老师还会层出不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荣誉榜
厦门一中三个“第一”
根据上周公布的名单,厦门一中老师取得三个“第一”。
一,参赛人数第一。厦门市派出的中学代表队有34人,厦门一中占了8人,是第一多,第二多的学校是3人。参赛人数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看点,要从选拔的方法说起——从市赛到省赛,要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首先要在市赛获得好名次,再通过一轮一轮的角逐,32人进16,16进8,8进4,4进2,甚至2进1,即中学组初高中语数英全市选出2名,其他学科各1名,代表厦门参赛。
二,获得省一等奖的人数全省第一。厦门一中8名参赛老师,4人获得一等奖,其中三人一等奖的第一名。而比赛一等奖的获奖比例是10%,而且,一等奖设置也很“吝啬”:初高中的语数英省一等奖,各2名,其他的学科仅有1名。
三,在高中组,厦门市获得六个一等奖,其中一半来自厦门一中老师的贡献。
除了4个一等奖,一中还获3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换句话说,100%中奖,而这一比赛中奖率是60%。
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
教学技能大赛
厦门一中获奖名单
选手速写
我们今天为您介绍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四位获得一等奖的厦门一中老师,校方说,他们可不是只会比赛的老师,他们首先是受学生欢迎家长信任的好老师。
陈丽芳
教地理
从生活现象开始
高中地理老师
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有个段子说,同样是地震,我们的老师叫我们感受是横波还是纵波。陈丽芳的学生觉得这不应该是段子。
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发生后,陈丽芳请学生回忆刚才地震是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顺势谈了横波和纵波。
其实,陈丽芳平时就是这样教地理:千方百计把生活现象和地理结合起来,连苹果手机上市都没有放过。
不过,苹果手机和地理有啥关系?这位地理老师从苹果手机最大组装地郑州说起,然后开始和学生讨论工业的转移、布局等。
陈丽芳认为,这种和生活现象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地理不是“老土科目”,而是和自己生活紧密相连,他们会学得更加起劲,有趣。
在这方面,陈丽芳是得到厦门一中地理组的“真传”。厦门一中地理教研组组长姚培泰说,一棵树,大家看到的只是一棵树,我们要让学生看到树背后的整个成长环境。
她说,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地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李寅童
在文学作品中
寻觅“数学灵感”
高中数学老师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创作的小说《蝇王》,是一本重要的哲理小学,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不太好懂。所以,厦门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钟斌说,当同事李寅童和他讨论《蝇王》时,他吓了一跳,李寅童是数学老师。
李寅童甚至讲到了博尔赫斯的小说《环形废墟》,这部小说体现作者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他认为,很多优秀的小说蕴含丰富的时空概念,这和数学其实是有关联。
当然,他的大多数时间还是放在数学上。上个月,厦门一中数学教研组到成都、重庆名校去学习、交流,有人就拍下这样的照片:在飞机上、在汽车上,李寅童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埋头做数学题,这次外出,他带去数十套数学题。
陈奕
要求学生
“动手”学数学
初中数学老师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和陈奕没有说上几句话,就知道是位数学老师:逻辑严密,直来直去。
数学是抽象的,这位女数学老师的教学法宝是:让它变得更直观些。
因此,她的数学课,学生们经常要自己“动手”学数学。譬如说教平行线、三角形,她会花时间让学生去画、去剪裁。
陈奕认为,这些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只有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他们才会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印象,最终牢牢记住。她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什么,而是“他怎么知道”。
她还喜欢让学生上讲台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这道题,是怎么想的,从哪里思考。
陈奕说,这比老师讲解题思路靠谱多了,因为它是符合孩子认知特点。
李祉缇
英语课的话题
不设唯一答案
高中英语老师
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
八年前,李祉缇入职厦门一中,她先被送到英国一年,教英国中学生说汉语。
说到学英语,大多数英语老师会讲到:多听、多说、多读。不过,李祉缇更多地谈到要如何转变观念,即老师不是权威,要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当然,是用英语。
她说,大多数学生今后不一定会从事英语语言工作,因此平时关注遣词造句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用语言交流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她的英语课的话题,一般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更看重的是学生可以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有时会用英语节来结束一个学期的课程,学生可以唱英语歌,甚至把课本改编为英语话剧。
那么,这种方法能“应付”高考吗?李祉缇说,这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理解,再表达出来,才会变成能力。
她说,成绩和能力不是矛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