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 搭建多元立体化诉讼服务平台 统筹规划服务平台。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厦门中院以“对外便利化、对内科学化,对外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对内为法官增效减负”为目标,改造建成1800平方米的新诉讼服务中心,集合“一平台三中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平台和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司法事务辅助中心,打造服务群众主阵地,服务办案大平台。 合理布局功能区域。诉讼服务中心内还设置有立案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智能化体验、信访服务、调解服务、司法事务辅助、电子卷宗扫描等十大功能服务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诉讼服务。 强化综合配套保障。为加强人员配备,厦门中院统筹考虑性格、年龄等多方因素,组建了一支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或聘用人员)组成的精英队伍。通过聘请辅助人员、特邀调解员、12368诉讼服务热线平台接线员,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 便捷服务 协同共建多元化诉讼服务模式 为实现优质的网上服务,厦门中院打造了全省首个综合业务系统——律师服务网络平台,设置在线立案、开庭排期、涉诉信访、法律援助等24项功能,直接链接市司法局律师综合管理SASS云系统,实现全流程线上立案便捷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厦门市律师服务网络平台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由专人督办并每日通报网上立案情况,以确保平台高效运转。今年1月-10月,律师服务平台在线审核6173件,同意立案4073件 除此之外,诉讼服务大厅内还配备有3台自助立案机,直接链接司法信息管理系统。市民可根据操作提示生成二维码,经窗口确认后完成立案,凭身份证即可查询案件承办人、办理进度等相关信息,打造智能自助服务。今年1月-10月,通过自助立案系统立案559件。 同时,创新诉讼与公证协同机制,使得公证机构集中承接司法辅助事务,实现资源协同、优势协同、责任协同的美好愿景。“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机制也被中央政法委誉为司法改革的“厦门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下文,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试点推广。今年前三季度,公证机构驻厦门中院和思明、翔安两个基层试点法院司法辅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参与送达案件24031件、调解案件700件。 品质服务 构建人文化 诉讼服务体系 注入闽南民俗文化影响力。为打造温馨明亮的全开放式立案窗口,诉讼服务中心创新引入台缘、商缘、乡缘、家缘、心缘的“五缘”调解理念,化干戈为玉帛,为原、被告双方提供了良好的调解环境。 进一步凸显厦门海洋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以市花三角梅为原型,首创诉讼服务吉祥物“小夏法官”。并以“小夏法官”为核心,开发了诉讼服务动漫片、吉祥物表情包、铅笔等一系列具有厦门法院特色的法治文化衍生产品。全国首个法院卡通吉祥物表情包获评2017年全国法院十佳微信作品。 融入公益服务文化亲和力。开展“学厦航、强服务、增质效、树形象”主题活动,将厦门航空先进的空乘服务理念和服务礼仪引入诉讼服务中,把“精、尊、细、美”的特色服务转化为具有法院特色的“贴心服务、全程服务、精细服务、责任服务”,大力提升诉讼服务的品质和亲和力。 创设“法庭义工”机制,与厦大、集大等高校共建大学生导诉台,建立律师驻点服务机制,引入志愿者、大学生、律师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导、心理疏导、矛盾化解、代理申诉等便民服务。在受到当事人的一致拥护和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大学生参与导诉服务8853人次,法庭义工参与轮值538人次。前三季度,全市法院驻院律师成功调解案件449件,并参与涉诉信访化解296人次。 提升法治文化渗透力。2017年建成全国首个法治文化街区,拍摄法治文化街区VR,建设石雕文化墙,通过浮雕、地刻、铜版画等建筑艺术手法,展示中外法治发展进程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让市民、游客在行进、参观中接受法治滋养,延伸法治文化辐射面,实现从“围墙内普法”到“围墙外普法”,为厦门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城市文化底蕴加入一抹法治亮色。 声音 省政协委员许永东:“法庭义工的制度非常好,义工们作为法院与市民之间又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市民们进行沟通,增加了法院的亲和力。” |
相关阅读:
- [ 10-28]限贷政策可否当退房理由?厦门中院驳回诉求
- [ 09-25]厦门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获中院支持
- [ 07-10]40万网友围观法院执行直播 厦门中院因势利导促调解成功
- [ 07-04]助力纠纷化解 48名律师受聘为驻厦门中院律师调解员
- [ 06-06]厦门市中院与同安法院昨开庭审理三件涉生态环境案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