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塔巍然屹立。
卷轴镌刻“文笔塔公园”五个大字。
文物荟萃
文笔塔公园明年元旦前试开园
以同安城东文笔塔为标志,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目前正进行扫尾施工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郑素描 林琳荷)昨日,记者从厦门同安区文体广电出版局获悉,厦门地区文物古迹遗存密度最高且无断代的历史文化公园——同安文笔塔公园施工已进入扫尾阶段,计划明年元旦前试开园。
同安城东的凤山之巅有文笔塔,以文笔塔为标志,一个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历史文化公园已然成形。昨日,记者探访了进入施工尾声的文笔塔公园,公园入口广场采用了闽南建筑风格,设红砖卷轴景观,镌刻朱熹体的“文笔塔公园”五个大字,尽显闽南古韵。
不远处,半坡之上的文笔塔巍然屹立,古朴的石质护栏将文笔塔环绕。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象征同安文运的文笔塔,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得以修旧如旧,既是公园的制高点,也是同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据同安区文体广电出版局介绍,同安现存最大古石塔——文笔塔,于今年8月完成保护性修缮,近期完成文笔塔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更好地凸显了文物价值。修缮过程中,古塔塔身进行勾缝灰修补,长度达958米,勾缝灰依照传统工艺,由蛤蜊壳灰、河沙、糯米浆、红糖水等按比例配制,对影响文物结构的塔盖和塔身处生长的榕树进行了彻底清理,局部受损的塔体构件也采用了花岗岩进行恢复。
文笔塔公园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修缮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进入文笔塔公园,沿2公里的古官道信步而行,可谓“步步有历史,处处有文化”。古官道两侧分布了近20处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文笔塔为核心的公园及周边,是厦门地区文物古迹遗存密度最高且无断代的历史文化区,如隋末始建的天兴寺、唐代建的东岳庙、宋代修建的郡马府、元代叶郡马夫妇合葬墓、明代凤山钟秀坊、清代绩光铜柱坊等。
“这些文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十分珍贵,集中点缀着文笔塔公园,是一个展示‘古同安今厦门’文化底蕴的窗口。”颜立水说。
三大功能区
公园以“文笔”为主线,划分了三个功能区:
历史文化保留区:这里是公园的重点,对古官道、甘露亭、郡马府等文物周边环境展开整治和绿化提升,营造景观节点;
人文休闲主题区:除了文笔塔广场的红砖卷轴景观外,还有古官道书法文化景墙、蔡献臣墓文物点、儿童沙坑等;
田园风光主题区:以农耕记忆为主线,布局农耕小品,营造碧水春草池等景观。
代表性文化遗存
文笔塔:同安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石塔
《同安文物大观》记载:文笔塔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同安县令洪世俊为祈兴同安文运而捐俸建造,为五层六角仿楼阁式实心石塔,通高14.25米,每层仿木结构出栱挑檐,是同安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石塔。
南阳郡马府:厦门现存唯一皇族建筑
南阳郡马府位于大同街道碧岳社区,为佛领叶氏大宗祠,是厦门现存唯一的皇族建筑,家庙前有三道照墙,是皇家独有的气派。家庙前方的麒麟纹照壁以彩色交趾陶和瓷片剪粘,保存较好。1996年,郡马府被列为同安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厦门涉台文物古迹。
甘露亭:厦泉古道上的“接官亭”
甘露亭位于大同街道凤山与九曜山之间山谷豁口,又名接官亭,是古代同安通往泉州古道上往来官员驻足憩息之所。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亭西侧立清石碑一方,镌刻:“宋熙宁三舍人丞相正简苏公故里”。
绩光铜柱坊:厦门规模最大石坊
绩光铜柱坊横跨漳泉古道,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为表彰施琅平定台湾而建,在厦门现存的石坊中规模最大。石坊正面镌“绩光铜柱”,背面镌“思永岘碑”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