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传承!“翔安风”劲吹 非遗产品唱主角

2018-11-05 13:48:45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文博会翔安展馆,观众正在欣赏农民画文创产品。(朱毅力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林瑞声 余庆东)上周末的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不少人直奔A3馆。在以红色为基调的“古建筑”上,“翔安风”三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把路人的目光全都吸引了过来。

“‘翔安风’文化创意主题馆”是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的一大亮点,大红色的燕尾脊屋檐下,错落有致地叠着一块块朱红色的院墙方砖,一幅幅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民漆画在墙面上一字排开,让这个闽南古厝散发出特有的闽南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搭台,企业唱戏,持续的掌声久久回荡。在乡村振兴大幕开启的同时,翔安文化大戏也从这个平台向两岸广袤的天地拉开,浓墨重彩地唱响。

精挑细选  非遗项目搬上亮丽舞台

“‘翔安风’文化创意主题馆”的屋檐下,一条容纳了100多幅作品的“农民画廊”定格了翔安乡野生活千变万化的风景。南音、宋江阵、风师爷,乃至普通农民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全都与画作中色彩斑斓的笔墨融汇在一起。

厦门漆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陈嘉兴在人群中忙前忙后,他和两个同伴,把传统的翔安农民画,用漆画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我们三人都来自马巷镇亭洋村,原先都在翔安区文化馆创作农民画。” 陈嘉兴说,近两年,翔安区文化馆组织开展农民漆画创作培训,农民画利用大漆独特的艺术语言,增加了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得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其他载体上长久地保存下来。而他们,也将逐步把农民画推向市场,实现民俗文化向产业转型。

“这两天,来我们这里参观的客人众多,不少人还表达出想把农民画搬到他们指定的文创产品上的意愿。” 陈嘉兴呵呵地笑着说。正逐步走出画纸的农民画的广阔前景,显然让他兴奋不已。

而在不少参观者看来,文博会上翔安区的展馆,更像是一个小型博物馆——此前摆放在大嶝岛“战地观光园”内的许多珍贵文物,被纷纷定格在大家的相机、手机里。“今年是8·23炮战60周年,人们循着这些老物件的足迹,回归到当年炮火连天的岁月。” 翔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曾清根介绍,战地文化也带来了衍生的文创产品,对大家从文化视角认识曾经的“英雄三岛”颇有助益。

值得注意的是,文博会期间在“‘翔安风’文化创意主题馆”中展示的产品,几乎都打上了“非遗”的深深印记。“大嶝科创”带来的闽南红砖雕,把一幅幅精细的画面,雕琢在带着岁月古朴痕迹的红色砖块上,让观众们止不住啧啧赞叹。而据文兴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伟国介绍,他们的“文兴瓷”之所以受到热捧,除了让千年釉彩重放异彩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翔安人,意图从这些文创物件中去挖掘传统的闽南文化创意品牌。

合力打造  文创产业日益壮大

这几天,热热闹闹的文博会,牵引着海峡两岸各界人士的目光,对于这种火热的场景,洪伟国再也熟悉不过了——从第一年开始,他就带着他的非遗产品,走到了这场盛会的聚光灯下。

“翔安的展位最初都是标摊,每个企业面积还不到10平方米。”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洪伟国颇为感慨。尽管如此,他每一年都来,每一年都在见证新的变化。

据悉,今年“‘翔安风’文化创意主题馆”的规模又刷新了纪录。据翔安区文化馆馆长潘志坚介绍,此次翔安的展位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参展企业的数量也突破了15家——这些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创企业,都是翔安区层层把关、精挑细选出来的。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事实上,通过这些年文博会翔安展位变化这一小小的细节,人们已经可以窥见当地的文创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发展壮大的盛况。

这几天,走进“‘翔安风’文化创意主题馆”,就像走进了一个“翔安风”荡漾的艺术世界。无论是书画作品、雕刻艺术,还是久负盛名的旅游经济,或是方兴未艾的贡香产业,全都在这里成为亮眼主角。

当然,在这个特殊的平台上,一方面是展示,另一方面则是对接。盛会期间,除了满心好奇的市民,众多带着项目或资金的客商,也把目光聚焦翔安。交流,对接,握手,签约,一切都“顺其自然”,但却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大嶝科创”负责人乐呵呵地说,有了文博会上的牵手,接下来,翔安擅长闽南红砖雕的农民工匠们,又有得忙了。不难预见,翔安的传统产业在文化搭建的宽广舞台上,与敏锐的市场摩擦出的耀眼火花,也一定可以照亮未来翔安的乡村振兴之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