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致富路上守住“乡愁” 翔安创业青年宋加溢研制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就地减量变废为宝 宋加溢(左)手捧用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转化而成的有机肥料。刘小东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余庆东 刘小东)去年来,翔安区掀起了一场“垃圾革命”,宋加溢的创业项目就与此有关。 今年31岁的宋加溢是内厝镇黄厝村人。大学毕业后,他放弃高薪,回乡创业。“我父母也是农民出身,我看到家乡田间为数不多的农机从外地引进,很多农民耕作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模式,非常忧心。”宋加溢说,很多北方生产的农机并不适合南方的地形,于是,他想设计一些适合当地农田的农机。 就这样,宋加溢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绘制图纸、研发设备、调试机器……创业之初很辛苦,但宋加溢咬牙坚持。经过一遍遍尝试,半年后,他的第一个产品双犁头起垄整形器诞生。“用牛的话,一天最多只能耕两亩地;而用这个设备,一天可耕耘20亩左右。”产品推出后,受到了翔安种植户的欢迎。不久后,他又研发推出了双垄起垄器、微耕机起垄器等农机设备。 除了农机设备,最近宋加溢还在忙活一件事。“去年年底我到浙江考察,并在厦门大学教授的支持下研制出一套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宋加溢说。 在赵岗村清洁楼,宋加溢的垃圾处理设备正在工作。“这里主要收集内厝5个村庄的厨余垃圾,一天最高峰处理量为2吨左右。”据宋加溢介绍,一吨的厨余垃圾一般只能转化出25%的固体有机肥,从而达到就地减量、变废为宝的目的。这些“宝”又有何用呢?宋加溢告诉记者,等生成的固体有机肥达到一定数量后,他会加入一些微量元素,经过调配,将变成种植户需要的更便宜好用的有机肥料。 |
相关阅读:
- [ 07-22]海沧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统筹厨余垃圾转运路线
- [ 05-23]厨余垃圾可兑换新鲜蔬菜 岛内已有四个置换点
- [ 04-23]思明上李社区建立立体菜园 厨余垃圾兑换新鲜蔬菜
- [ 09-06]厦门思明区推行“文明餐桌”行动 厨余垃圾少四成
- [ 05-16]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厨余垃圾变肥料种出"一米菜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