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申遗 “女王皇冠上的宝石”闪耀世界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琴岛保护之路站上新的历史节点
作为“女王皇冠上的宝石”,鼓浪屿从中国的东南一隅闪耀世界。(本报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鼓浪屿作为见证厦门百年历史风云的文化遗迹,她经历太多岁月的侵袭,最终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到后人的保护和关爱,如百年前荣耀等身一般,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的东南一隅闪耀世界。
2017年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的画面和声音,跨过东欧的文化重镇波兰,飞越千山万水,传到已是落日熔金的鼓浪屿,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鼓浪屿申遗成功!
这是厦门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厦门历经四十年保护,九年奋力冲刺,最终交上的满意答卷。由此,鼓浪屿更加成为“世界的鼓浪屿”!
荣耀背后自有艰辛,艰辛背后多有关切。鼓浪屿之所以成就世界文化遗产的盛名,得益于科学合理规划的指引,申遗工作的细化推动,整治提升的系统深化。而这其中,离不开历届厦门市委领导班子对鼓浪屿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重视。
1985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便指出,“在城市的风景名胜区中,能够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为数不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把鼓浪屿看成是国家的瑰宝,在一定高度上把鼓浪屿的建设和保护统一规划起来。”他在任时便一直负责规划起草《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届厦门市委领导班子更是本着对鼓浪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审慎地对鼓浪屿进行保护管理,较好地保存了鼓浪屿核心遗产要素。如今的鼓浪屿生态优美、文化深厚、安全和谐、宜居宜游,更是有历史文化街区、5A级景区、国际安全社区等多个荣誉,荣誉的叠加便是保护成效的体现。
鼓浪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厦门最亮彩的一笔,而这对于鼓浪屿来说并不是终点。作为“女王皇冠上的宝石”,鼓浪屿的保护依旧在路上,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传承,鼓浪屿所散发的历史熏香自当悠远弥新。
保护回归 做加减法
遗产保护与民生保障并驾齐驱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目的。”这一观点从申遗开始便被强调,也成为鼓浪屿申遗工作的主基调。即便在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依然作出这样的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守护好就是要保护好,这是不变的初衷。
鼓浪屿历史文化元素得到保护才是申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申遗则是为更好地保护加上“保险”。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一场鼓浪屿整治提升的战役轰轰烈烈展开。事实上,在鼓浪屿整治提升之初,方向与构想便已明确:这是一场关乎“加减法”的战役。要“减”的是与“文化社区+文化景区”发展定位不符、与琴岛气质格格不入的商业业态设置;要“减”的是核心文化遗存周边繁杂错乱的环境,包括违章建筑及一切不和谐的建筑物等,以恢复文化遗存的真实性。要“加”的是,与高尚的文化之岛、优雅的宜居之岛、精致的旅游之岛相符的文化元素以及公共设施。一切是为加强对鼓浪屿生态环境、风貌建筑、文化传承的保护和发展。“减”是去芜存菁,而“加”则是锦上添花。
于是,在此基础上便有了空中索道、金色长廊以及百鸟园的拆除,也有了三和宫、汇丰银行公馆等建筑立面以及沿街立面的拆除,鼓浪屿仿佛回到了百年前,所有遗存建筑仿佛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和“减法”相对应的是对鼓浪屿民生项目的改进,作为宜居之岛,民生保障同样是鼓浪屿申遗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随后便有了三线下地,有了立面改造以及水电问题的解决。由此,鼓浪屿不仅恢复了历史国际社区的清新风貌,更是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宜居之岛。
事实上,在鼓浪屿申遗历程中对其所做的保护,远远不止这些“加减法”。设立鼓浪屿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加强对遗产的科学监测和保护;制定法律和法规从政策上进行保护;整治更新景观设施对景区进行品质提升;做足社区改善、街区管理、提升市容;规范市场经营、加强市场监管,严密控制商业业态……种种措施无不为鼓浪屿申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传承利用 激活人文
活化利用与文化焕新双管齐下
“这座小岛虽然面积小,但却是一个巨大的价值和精神的载体,鼓浪屿孕育的文化和宗教对话可以帮助今天全世界的人们理解和实践尊重、包容的价值以及欣赏多样性,这是全球公民精神的重要课堂。”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对鼓浪屿的评价。事实上,鼓浪屿作为历史国际社区所承载的多元文化以及包容的精神正是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让其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建筑遗存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见证了这座小岛曾经的辉煌,但鼓浪屿曾经的精致生活方式、高雅的品位及格调,却是它们无法生动再现的,而这些正是鼓浪屿应该传承的“活”的人文基因。幸运的是,在鼓浪屿申遗过程中,传承鼓浪屿历史文脉,重燃鼓浪屿人文火种,被提到关键位置。于是便有了:鼓浪屿上展示馆、博物馆遍地开花,一系列综合展示中心、专题展示馆和遗址展示点相继建成;于是,从复兴菽庄吟社到推动鼓浪屿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成立,大力扶持民间文化社团,鼓励居民商家设立社区博物馆,鼓浪屿上历史文化遗存再次显现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更加深入了解,以及真真切切感受鼓浪屿历史,鼓浪屿文脉得以更好传续。
鼓浪屿人身上流淌的文化基因依旧发挥强劲作用,在申遗工作的助力下,琴岛文化之魂再次回归,焕发崭新风采。在鼓浪屿整治提升后,不少原住民“回家”了,家庭音乐会再次回归,殷承宗回来了,国际水准的钢琴技艺再次惊艳琴岛,各种音乐会、音乐文化社区、乐团相继登台,共抒琴岛人音乐情怀。同样得以焕新的还有诗歌、体育、美术等领域,乘着申遗东风,鼓浪屿文化提升被推向高潮,让流淌着文化血脉的鼓浪屿人再次寻回了那个带着乡愁的鼓浪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尽管时代在变,相信鼓浪屿的文化基因定会不断传续和更新,发挥强韧动力,让鼓浪屿成为更好的鼓浪屿。
申遗大事记
●2008年11月2日,我市正式启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12年6月29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14年 6月19日,《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出台。
●2016年 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7月2日-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整理/厦门日报记者 黄圣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