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回归 做加减法 遗产保护与民生保障并驾齐驱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目的。”这一观点从申遗开始便被强调,也成为鼓浪屿申遗工作的主基调。即便在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依然作出这样的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守护好就是要保护好,这是不变的初衷。 鼓浪屿历史文化元素得到保护才是申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申遗则是为更好地保护加上“保险”。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一场鼓浪屿整治提升的战役轰轰烈烈展开。事实上,在鼓浪屿整治提升之初,方向与构想便已明确:这是一场关乎“加减法”的战役。要“减”的是与“文化社区+文化景区”发展定位不符、与琴岛气质格格不入的商业业态设置;要“减”的是核心文化遗存周边繁杂错乱的环境,包括违章建筑及一切不和谐的建筑物等,以恢复文化遗存的真实性。要“加”的是,与高尚的文化之岛、优雅的宜居之岛、精致的旅游之岛相符的文化元素以及公共设施。一切是为加强对鼓浪屿生态环境、风貌建筑、文化传承的保护和发展。“减”是去芜存菁,而“加”则是锦上添花。 于是,在此基础上便有了空中索道、金色长廊以及百鸟园的拆除,也有了三和宫、汇丰银行公馆等建筑立面以及沿街立面的拆除,鼓浪屿仿佛回到了百年前,所有遗存建筑仿佛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和“减法”相对应的是对鼓浪屿民生项目的改进,作为宜居之岛,民生保障同样是鼓浪屿申遗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随后便有了三线下地,有了立面改造以及水电问题的解决。由此,鼓浪屿不仅恢复了历史国际社区的清新风貌,更是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宜居之岛。 事实上,在鼓浪屿申遗历程中对其所做的保护,远远不止这些“加减法”。设立鼓浪屿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加强对遗产的科学监测和保护;制定法律和法规从政策上进行保护;整治更新景观设施对景区进行品质提升;做足社区改善、街区管理、提升市容;规范市场经营、加强市场监管,严密控制商业业态……种种措施无不为鼓浪屿申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