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鸿昌工作室”港机仿真操作模拟器。(东南网记者 文洁 摄)
东南网10月24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文洁)这里是智能高效的贸易港口,有着厦门智慧物流平台、国内第一台桥吊远程操控系统;这里是“引进来”“走出去”的邮轮母港,亚洲最大邮轮在此停靠,外籍游客登鹭观光,主题文化邮轮在此出发,走“海丝”路,促进文化交流。24日上午,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福建站来到厦门港务集团,参观这里诞生的多项全国第一。
吊桥远程操控。(东南网记者 文洁 摄)
人才+黑科技
构建智能高效的贸易港口
记者们走进厦门港务集团。在这里,记者们首先听取了港务集团的发展历史,参观了冯鸿昌工作室,以及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的操控室。
“冯鸿昌工作室”是以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模和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冯鸿昌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8月,由33名职工构成,平均年龄35.5岁,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青年高技能人才32名。他们完成了174项技术革新项目,为公司节省维修费用294万元,节约能耗1300吨标煤。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这样一批先进工作者,更有一大批“黑科技”。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及对台航运核心港区,海天码头主要承接厦门港近洋航线、对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和新兴地区航线,是厦门港对台航运的桥头堡。
打造便捷高效的贸易港口,厦门港务集团自主研发了厦门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技术,实现集装箱设备交接的全程无纸化及码头闸口作业中车号箱号识别、录入数据、验损、放行等环节的自动化,整体提高集装箱物流效益,属于国内首创。
据统计,本项目实施后,为港口物流生态圈中各参与方每年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合计达1亿元以上。
歌诗达邮轮“大西洋”号(左)、公主邮轮“钻石公主”号(右)同靠厦门。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供图)
“引进来”+“走出去”
打造经济互惠、文化共融的邮轮母港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是记者们在港务集团的第二站,在这里记者们了解到了邮轮母港的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定位。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开发定位为一流国际邮轮母港暨高端旅游目的地,现有一期航站楼总建筑面积为8.2万平方米,港站按照一级国际客运站标准设计建造,于2008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已接待16.8万总吨的亚洲最大“海洋量子号”及“海洋赞礼号”,并具备同日五轮轮番作业的接待能力。
截至今年10月,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共接待邮轮68艘次,出入境旅客21.87万人次,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在“一带一路”航次助力下,今年邮轮接待艘次有望近百,并冲击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
提及两岸民众交流、经贸及文化往来的桥梁,就不得不提到“中远之星”。“中远之星”客货滚装船于2009年9月6日从厦门出发首航台湾,现已常态化运作,夕发朝至及高舒适性、高安全性与强抗风浪能力的性能是“中远之星”最大的特点。
今年前三季度,“中远之星”客运量达18771人次,集装箱7499标箱。去年,以“中远之星”为重要载体,首次接驳“中欧班列”,开通“台厦欧”海铁联运物流通道。
目前,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正进行泊位改建,改建岸线总长超1400米,从目前已有的邮轮中心泊位一直延伸到海沧大桥下,共建设4个泊位,分别为1个15万吨级、2个8万吨级邮轮泊位和1个滚装泊位,建成后具备同时靠泊二至三艘大中型邮轮的条件,并可以停靠世界最大22万吨级邮轮。
与此同时,邮轮母港的后方综合体厦门“海上世界”(厦门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已于2016年9月8日开工,今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预计2022年三期全部建成,将建设含高端商业、酒店、文化、室内娱乐、写字楼在内的综合体,规划建设海洋王国、冰雪世界、创意市集、电影文化艺术中心……其中一些创新业态,将首次在厦门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