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西路地下综合管廊内部,各种管线在这里“安居”。 依托智慧管廊管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远程监控管廊运行状态。 地下综合管廊内部有多种感应设备,实时监控管廊状态。 管廊益处多 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减少给人民群众带来不便 消除“蜘蛛网”架空线,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减少管线漏损、事故,延长管线使用寿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节约土地资源 促进绿色节约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厦门管廊建设 “六个率先” 率先颁布管理办法 率先实施有偿使用制度 率先采用预制工艺 率先推行市场运作 率先将管线融入地铁空间 率先将雨污水纳入管廊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苏宜胜 图/记者 王协云)不久前,市民陈先生一家,搬进了位于翔安南部新城洋唐居住区的新家,家门口的洪钟大道,是他每天必经之地。让陈先生颇感好奇的是,这条主干道上,几乎看不到一根电线杆,路面也十分平整,很少有窨井盖。原来,途经这里的供电电缆、自来水管、通信电缆等“生命线”,全都住进了宽敞舒适的“集体宿舍”——地下综合管廊,这就意味着,台风来了,不用担心电线被刮断;水管需要维修时,也不用对路面“开膛破肚”。在翔安南部新城,陈先生不仅可以实现安居梦,还能实现宜居梦。 城市建设,既要“面子”,也要“里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筑牢城市“里子”的重要工程,是破解“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问题,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厦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实现绿色生产方式和城市安全发展的决策部署,在财政部、住建部的支持指导下,将管廊建设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积极发挥特区先行先试优势,全面推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圆满完成国家试点三年建设任务,形成了“规划有统筹、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资金有来源、运营有保障”的厦门模式,为全省、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有力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了城市高颜值建设。 |
相关阅读:
- [ 09-03]因综合管廊工程需要 今起翔安西路部分路段禁行
- [ 05-21]翔安新机场配套工程有新进展 地下管廊主体工程已完成近半
- [ 05-10]翔安新机场“生命线”已完工一半 是我国最长地下跨海管廊
- [ 03-05]翔安新机场开建全省首条“装配式预制叠合板”综合管廊
- [ 02-26]春节期间不停工 翔安新机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速推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