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孩子为老师献上鲜花和祝福。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岑 通讯员 庄洋 图/通讯员 郑伟明)“浓情九月,心怀师恩。亲爱的老师,感谢有您,不忘初心,躬身教导,让无数个平庸跨过肩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10日上午,在孩子们真挚温暖的献词中,2018年海沧区教师节庆祝大会拉开帷幕。同日晚,海沧泰地海西中心四栋楼朝海一侧楼面全部亮起灯,打出“老师,您好”字样,在灯光的映衬下,这句简短的问候格外耀眼、温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既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也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海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持续不断的实际行动,绘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蓝图。
一位海沧学子的家长这样告诉记者,“海沧的教育发展有速度,有质量,真正回应了百姓对教育最热切的期盼,那就是:家门口有好学校、课堂上有好老师、成长中有好环境。”
家门口有好学校
迈入新学期,东孚学校迎来了华丽蜕变——嫁接高位资源,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孚学校、东孚中心小学的合作办学正式启航。
“为了让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读,海沧区委区政府没有放弃任何一块薄弱区域,这份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心和力量令人钦佩。”刚刚走马上任的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校长张吉武,从吉林辽源来到海沧仅20余天,他却一再告诉记者,“加入海沧教师队伍,我很自豪。”
“高起点定位、高位嫁接、高品质发展”合作办学模式是推动海沧教育均衡发展的破题利器。2015年,海沧就已经牵手名校,联合华中师大在海沧教育薄弱片区建设附小和附中。短短三年,华中师大海沧附校已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学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去年9月,海沧区在海沧街道片区率先开展“学区化办学”工作;今年5月,东孚学区化改革启动,实现片区内9校联动发展。
“学区化办学,打破了校际间原有的资源壁垒,形成片区教育‘一盘棋’的发展格局。”海沧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效推动了薄弱地区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带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列车驶入快车道。
课堂上有好老师
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续发动机。如何培育塑造学生的“大先生”,日前,海沧区启动“中小学青年干部培养工程”,计划通过三年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年轻的、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而早在今年初,海沧区已经与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专委会合作,启动了幼儿园青年干部培养工程。
“在海沧当老师是幸运的、幸福的。听说了这场为期三年的系统化培训,许多外地老师羡慕不已。”海沧实验中学办公室副主任谢益清自豪地告诉记者。
制定《海沧区区属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全区学校、局属教研机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选取区内优质校作为跟岗培训基地校,为教师提供实地培训基地;开展18项暑期专题培训,1100余人参训,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海沧,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举措层出不穷,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样一处高度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的地方,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今年初,海沧区率先全省面向全国启动首批教师招聘工作,308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同台角逐50个教师岗位,录取比例达62︰1。
成长中有好环境
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是许多家长的愿望。近年来,海沧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一项项有温度的务实之举,坚持不懈地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有温度,体现在对特殊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中。几天前,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海沧区晨昕学校开学了,这所学校的开办填补了海沧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空白,也生动映射出海沧发展教育事业的担当和情怀。
有温度,体现在吃饭这件看似普通的小事上。为了让孩子们吃上健康的早餐,海沧区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同时,积极向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发起“在家吃早餐,安全又健康”倡议,倡导孩子在家吃早餐。
有温度,体现在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这个贴心之举上。孩子放学后没人照顾怎么办?在海沧,29所“四点钟学校”是家长们最为信赖的“临时托管所”。在“四点钟学校”,不仅有老师辅导课业,还能学国学、做手工。它将家庭、学校、社区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成长平台。
海沧区表示,未来,海沧还将着力提升教育软硬件条件,致力于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将通过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编制统筹机制、设立待遇保障机制等举措推动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