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试
本次大赛分为笔试、上机考试、分组答辩和公开竞演环节。其中,在上机考试部分,每个团队要连续作战5个半小时,答题目、写编程,在模拟软件上“制造”出一个芯片。
为何比试
主办方希望借此次大赛的平台和相关配套活动,将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新星”引进到厦门来。
选手上机比拼创“芯”技能。(厦门理工学院供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林桂桢通讯员徐丽麟罗喆)8月10日至13日,首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厦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举行。
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的148支队伍、近500名在读研究生比拼创“芯”能力,其中不乏清华、北大、澳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才生。
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本次赛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理工学院等单位承办。
招徕集成电路产业“尖兵”
助力厦门“双千亿”建设
把特定的算法写入芯片,从而更加精准地识别出肺部结节;设计一款同步整流芯片,减少汽车发动机的燃耗……前天下午的决赛路演上,13支队伍逐一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现场亮点纷呈。他们是从本届创“芯”大赛25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148支队伍中,再次杀出重围、晋级答辩环节的佼佼者。
本次大赛分为笔试、上机考试、分组答辩和公开竞演环节。其中,在上机考试部分,每个团队要连续作战5个半小时,答题目、写编程,在模拟软件上“制造”出一个芯片,十分考验选手的体力、耐力、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说,此次来厦角逐奖项的都是全国高校集成电路专业的尖兵选手。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人才培养研讨会、集成电路产学研高峰论坛,并设置华为、格科微等行业龙头企业布展、招聘会等相关配套活动。
厦门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厦门正积极推进“双千亿”工作,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就是我市重点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之一。希望借此次大赛的平台和相关配套活动,将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新星”引进到厦门来。
坚持产教融合
力助学生就业
事实上,这不是厦门理工学院第一次举办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高规格活动。去年5月,该校还举办了硅光半导体国际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讲课,为本校师生拓展“芯”视野和“芯”思维。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聚焦集成电路领域的教育部官方主题赛事,本次创“芯”大赛落户厦门理工学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该校在集成电路专业和产业方面的潜力。
“为了向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输送更多人才,2016年12月,厦门理工学院成立了厦门市第一家微电子学院。我们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产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表示,与国内外优秀高校相比,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厦门理工在集成电路的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举办这些高水平赛事和活动,就是为了给本校学生充电,与知名高校和产业界加深交流,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厦门理工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宏怡说,学院与近20家厦门市集成电路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培养人才,学生入学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大四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掌握了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的主要要素环节,毕业入职后就可以直接上手,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期间,清华海峡研究院、火炬园区招商中心、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厦门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厦门理工学院等单位在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厦门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企业、机构,共同设立“厦门市集成电路(IC)创新人才与产业服务生态联盟”。
“把政府、高校、企业的集成电路相关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打造成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为学生吸引对接一大批优秀集成电路企业,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厦门就业,帮助企业将人才留在厦门。”张宏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