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 记者陈理杰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叶珏)8月的阳光,热辣耀眼。 在鼓浪屿的最南角,时光把岁月故事堆叠进观海别墅中的草木里,看着它们荣荣而生。 黄世华老人缓缓抬起头,从记忆深处勾出点点回忆,他的父亲黄奕住,20世纪20年代投资筹办了厦门第一个商办自来水公司,并于20世纪30年代将供水管网铺上鼓浪屿。彼时,除了商船、客船之外,往来鹭江的还有运送自来水的汽船。 光阴似箭,水务集团接过了厦门城市供水建设发展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号角声中,投身供水事业。 每年,黄世华和妻子都会从国外回到鼓浪屿小住。近几年,鼓浪屿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岛上的供水压力也比以往增加许多。“尤其是这两年,岛上很多地方都在破路埋管。”黄世华对此很欣喜,岛上的供水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而这背后,是水务人于岛上不争朝夕、默默耕耘的结果。 今天,晨报记者就带您走近一位“守岛”多年的水务人,倾听他与这座岛的“水之梦”。 用双脚认识每一寸土地 “强诶,又出来巡街了?” “是啊,刚去笔山路看施工现场。” 鼓浪屿岛的岛民口中的“强诶”或“强哥”,指的是水务集团厦门营业所鼓浪屿服务点的陈建强。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你总能在鼓浪屿街头看见他穿着灰色的制服,忙前忙后。 “我走得很快,你们未必跟得上我。”明年就55岁的陈建强,走路带风,他打趣自己身体健康、未经历中年发福的原因是“每天健步走5到10公里”,然而这话背后却有着份无奈———鼓浪屿岛上没有任何交通工具,陈建强又秉信基层工作是“靠走出来”的,每天上班时候便一直“在路上”。 陈建强虽不是鼓浪屿人,但他对琴岛的了解,细致到知道哪里长着几棵什么树的程度。“我用脚来认识每一寸土地,”陈建强对此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有时候,他比地图更“好用”,“哪根水管埋在哪里,是什么走向,问我就清楚了,不需要图纸”。 半个工作日过去了,陈建强的工作服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微信步数已有一万多步。 简单地吃过午饭,陈建强推着用简易购物车改装的工具车,来到复兴路上林奶奶的家里,为其调试新安装的水管。 通往林奶奶家的小巷,只有一人多宽,从前各家水管、水表,就沿着小巷两侧墙体肆意“生长”。前阵子,陈建强便为这条小巷重新规划并改造了水管布局———管道被埋入地下,水表也被统一划入用原木打造的隐藏式表箱里。 “强诶把水管工作做得很好。”林奶奶逢人就夸,“我们认识很多年了,他很热心,邻居们有关于用水的事,就会打电话麻烦他。他不仅帮我们规划好了新管道,这条接入家里的水管,也是他换的”。 如果你的手机里没有陈建强的电话,那就说明你还未在岛上长住。只要多住上一阵,你就会认识“包揽大小事”的陈建强了。他也正是水务人扎实、敬业的典型代表———在大街小巷,有无数水务人,为厦门的供水事业忙碌着。 |
相关阅读:
- [ 08-02]违规新改扩建最高罚百万 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即将“升级”
- [ 07-30]第十三届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决赛昨晚在鼓浪屿落幕
- [ 07-30]琴岛灯语”特展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举办
- [ 07-30]鼓浪屿红色剧场打造红色文化盛宴 传承红色基因
- [ 07-28]去鼓浪屿忘记带卡没关系靠“长相”就能上岛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