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职业学校收据。
厦门晚报讯(记者 龚小莞)刚刚过去的毕业季,莘莘学子们陆续领到了毕业证书,喜悦而振奋。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在大约90年前的鼓浪屿,毕业生不单获得一纸毕业证书,还随证书配发一枚毕业证章。
昨日,厦门历史徽章收藏爱好者蒋治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鼓浪屿两所学校的毕业证章,并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两枚证章
1928年福民小学银质毕业证章
厚重且成本较高
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一枚1928年的鼓浪屿福民学校高小毕业证章,银质鎏金,重13.5克。正面铸有“董事吴启标赠”文字,背面打着“协兴银楼”的戳记,和代表成色的“纹银”戳记以及编号。
据资料记载,吴启标是福建南安人,其父亲吴记藿为旅菲华侨,在民国时期曾担任包括菲律宾中华布商会会长在内的多个华侨社团负责人。吴启标随父在菲律宾经商,1928年“济南惨案”之后,菲律宾华侨的航空救国运动迅速掀起高潮。同年8月,吴记藿出资20余万元,派儿子吴启标从菲律宾回厦门创办民用航空学校,并认购了航校7架教练机中的5架。
作为华侨领袖、富商,吴记藿、吴启标父子也在闽南一带捐资助学,并担任多家私立学校的校董,其中就有鼓浪屿福民小学。
这枚1928年福民小学银质毕业证章制作精美,个大厚重,成本较高。当年各所私立学校收取的学费相差不多,毕业证章的价值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这也体现了吴启标先生在办学方面舍得出资奖励学生、吸引生源,更好地树立学校的品牌。
1931年闽南职业中学商科铜质证章
正面铸有学校名称等字样
配以当时流行的纹饰
另一枚颁发给1931年厦门鼓浪屿闽南职业中学校商科毕业生的铜质证章,重8.6克,圆形,正面环铸有“厦鼓私立闽南职业中学校商科毕业”“1931证章”“校长叶给”等字样,并配以当时钱币和徽章上流行的嘉禾纹饰。证章的颁发者,系闽南职业中学的时任校长叶谷虚。
证章的背面铸有“广东揭阳揭和工厂铸”“厦门有记号商行经理”等字。揭阳揭和工厂是广东的一家兵工厂,也兼营定做民用的徽章、钮扣、口哨等金属制品;厦门有记号商行则是这家工厂在厦门的业务经营点。
据介绍,两枚毕业证章是蒋治最近从漳州一名收旧物的人那里买来的,对方则是从漳州农村收购来的。两枚证章是同一户人家卖出来的,据卖者说,两枚证章是其家族已过世长辈所有。按时间来算,该长辈1928年高小毕业,就读于私立闽南职业中学校商科,三年后,也就是1931年毕业,时间上也吻合。
两所学校
福民小学
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当校长
施行改革带领学校走出低谷
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告诉记者,福民小学是鼓浪屿最早创办的小学之一。1921年,该校还附办我省较早的职业学校,造就了一批人才。福民小学和闽南职业中学都是鼓浪屿文化教育史的重要内容,这两枚毕业证章是鼓浪屿教育方面的重要文物。
据何丙仲介绍,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纷纷到厦门、鼓浪屿传教,设立教会。1873年,英国传教士施约翰夫妇在鼓浪屿“乌埭中”(现福州路一带)建泰山堂支堂,并附设小学“福音小学”。基督教徒陈希尧也办了一所“民立小学”,见福音小学课室宽绰有余,遂倡议两校合并。1909年,民立小学并入福音小学,“各取一字,命名为福民小学”。
1911年,叶谷虚接任福民小学校长。叶谷虚是热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福建惠安人。从1912年到1918年,福民小学逐步走出艰难困苦的低谷,得到初步的发展。1919年,学生数达300人,经费也增至近3000元。学校之所以能办下去且得到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叶谷虚施行改革;另一方面是因得到热心人士的资助。
闽南职业中学
一直开办到1938年
培养上千名专业技术人才
福民小学的教育虽有了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面临一个问题,即高小的毕业生,除了家境富裕者可继续升学外,其他要进入社会的学子,到底靠什么技能谋生呢?于是,1920年叶谷虚决定率先在福民小学创办职业学校。1921年春,适逢在广东学习藤工的林远峰回到厦门,学校便聘他为技师,筹办设备,于5月25日在福民小学内附设藤竹科并正式招生。第二年在内厝澳租校舍,定名为“福民职业学校”。
福民职业学校草创伊始,叶谷虚倾注一腔赤诚,在各方面想方设法。1925年,叶谷虚将福民小学六年级编为职校商科一年级,在龙头校舍开课。无奈该处校舍条件不足,厦门港火仔垵的校舍又因财力不足无法动工,校董会最后议决在福民小学后面先行筑造临时校舍,遂再招商科一年级学生,定名“闽南职业学校”,之后又添设皮革科和女子职业部。这所学校成为当时闽南最具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
1926年,两校在校生达五百余人,正式分为商科、工科。商科设有簿记、会计、统计等专业,工科设藤工、印刷等专业。叶谷虚兼任校长。后来学校又改名为“闽南职业中学”。职校一直开办到1938年,共培养上千名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