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商店用现金购买商品,商家找给市民零钱。记者 陈理杰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郭钦转 见习记者 郑炜 黄伊娜 实习生 潘杨硕 李西西)如今,大到高级商场、星级酒店,小到街头巷尾的早点铺、便利店等消费场所,大多实现了手机移动支付,并且在多数领域其相对于现金支付的比例越来越高。 新的支付方式必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的交易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 近日,海西晨报就派出多路记者,寻找移动支付带给厦门人的生活改变。 改变 移动支付居多,商家还是会备零钱 有读者向晨报反映,在使用现金消费的过程中,因商店没有零钱,而导致支付过程遇尴尬。 那么,部分商家是否因为现金交易比例的减少,无意识地改变了零钱储备的策略呢? 晨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厦门不同区域,随机选择了10多家奶茶店、便利店、小吃店等常见商店,用100元现金进行消费,以了解各个商家是否有零钱可找。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商家都反映,目前移动支付已是主要的支付手段,不过大多数商家都为现金支付备足了零钱。 “还是会有人使用现金支付。”高崎机场附近一家奶茶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按照公司规定,店员不能私自为顾客换零钱,门店除了收银台有100多元的常备零钱外,保险柜里也备着一笔,目前还从未出现找不出钱的情况。 不过在会展中心附近的一家面包店,记者用100元现金购买一个6元的面包时,就遭遇了换不开零钱的尴尬。店员抱歉地表示,因平时用现金支付的情况较少,而且换零钱麻烦,建议记者到附近商店换了零钱再来消费。 风险 收支虽然方便,也有手机骗术出现 “一天平均能收到一两百元的现金,仅占营业额的10%左右。”莲坂一家早餐店的店主丁女士介绍。 调查中,多数商店的现金收入占比都是10%左右,部分以年轻客户为主的商店比例则更低。 对丁女士来说,手机支付盛行有两个好处让她感受最深。 “轻松方便很多,不用再记账了。收入、支出多少钱,手机上都显示得很清楚。”丁女士说。此外,因收到的现金少了,大大减少了收到假币的风险。前些年,丁女士的早餐店每年都会收到2000多元的假币,让她心痛不已。而近期以来,店里总共才收到了1张百元假币。 “手机支付是方便,但也有新的风险。”在槟榔新村附近经营便利店的吴小姐就经历了一次“手机骗术”。当时一位男子进店买香烟,总共130多元,他在微信扫码输入金额后,晃了一下手机便匆匆离开。吴小姐苦等未到账,才想到客人最后没有点击“确认”。 花钱买了教训后,吴小姐打开手机的到账语音功能,并在每次交易后多留了心眼。 |
相关阅读:
- [ 07-27]厦门新推车驾管便民服务 率先在闽实现车驾管业务移动支付
- [ 04-12]厦门海关行邮税移动支付 旅客可用微信支付宝缴税
- [ 03-09]厦门开通教育收费移动支付缴款渠道
- [ 01-10]厦门:公共交通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 [ 04-08]厦门今年将报废更新358辆出租车 新车将率先试点移动支付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