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队长陈力康(左二)和中队民警在讨论案情。
厦门晚报讯 (文/图记者 朱俊博 通讯员刘祎暾)两名窃贼作案前很谨慎,但得手后却露出了马脚,前者露出大肚腩,后者露出文身。集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盗窃犯罪侦查中队的民警翻开前科人员的“旧账本”,一比对后,就将这两人给识别出来。
近日,记者从集美警方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集美辖区内入室盗窃类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62.3%,破案率却上升了35.2%,这其中就有该中队民警的一份功劳。
案例1
戴着安全帽来偷车,肚腩却把自己暴露
今年三四月间,在集美后溪和灌口两地,连续发生多起车辆被撬、砸车窗盗窃车内财物的案件,发案地都在国道324线沿线,嫌疑人的作案手段都一样――能撬就撬,撬不开就用弹弓打破车窗。
盗窃犯罪侦查中队随即介入,中队长黄旺君带民警到现场勘查时发现,嫌疑人是同一人。“穿着浅蓝色外套,骑着一辆摩托车,还戴着一顶红色安全帽。”他说,虽然嫌疑人的身高只有1.7米左右,但体重却有170多斤,大腹便便非常明显。
“能用技术手段撬开车窗的,我们马上怀疑是有前科的人员。”黄旺君说,对着嫌疑人的图像资料,中队5名队员都开动脑筋,回忆近年来被抓过的前科人员中,是否有人使用类似的作案手法。
很快,他们排查出嫌疑人就是古某。民警说,当年古某也是在集美辖区撬砸车窗盗窃被抓,中队好几个民警轮番参与审讯,对他的大肚腩非常有印象。
4月19日,古某在位于灌口的住处落网。被抓获时,他还一度狡辩,直到民警在他作案时使用的摩托车内发现香烟、茶叶等赃物,他才低头认罪。
案例2
作案后露出文身,一下被民警认出
在今年五月份,杏林和灌口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件。其中一起案件中,民警发现了嫌疑人的作案细节――先上到隔壁在建楼房,爬出窗外,用脚手架作为落脚点,再用液压剪剪断隔壁楼栋住处的防盗网,最后入室作案。民警说,这起案件发生在下午两点多,嫌疑人作案时的胆大让他们很意外。
民警研判后发现,嫌疑人有两个人,一人作案一人望风。在其中一处案发现场,作案的这名嫌疑人得手后逃离现场时,把上衣脱了,露出了上臂的文身,再加上他短寸的发型,以及走路大摇大摆的架势,非常有辨识度。
“我们拿着他的图像资料,又一起分析辨认。”副中队长陈力康说,尤其是嫌疑人身上的文身,一下就唤起了大家的记忆,这是此前被中队抓过的嫌疑人蹇某。根据这一信息,民警们又研判出他的同伙是胡某。6月15日,蹇某和胡某被警方陆续抓获并刑拘。
数据
发案大幅下降 破案率却上升
今年上半年,集美辖区内的入室盗窃类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发案下降62.3%,破案率上升35.2%。
上半年盗窃犯罪侦查中队共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72起,抓获各类嫌疑人40人,其中入室盗窃嫌疑人就达到31人,同比去年上升47.6%。
特写
集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盗窃犯罪侦查中队
五人都身经百战一同练就“鹰眼”
“别看我们中队才五个人,但都是老侦查员,在办案方面都是经验丰富。”中队长黄旺君告诉记者,中队里的老民警王承龙今年已经56岁了,身经百战,审讯经验非常丰富;最年轻的民警陈力康今年31岁,也是长期在一线冲锋陷阵。此外,指导员桂胜林和骨干办案力量连小培,都正值壮年,在办案方面都是一把好手。而他作为中队长,主要负责案情研判,但也经常身先士卒。
全队参与审讯嫌疑人 记录特征形成“账本”
黄旺君说,中队有一个好习惯,一有发案就全员战斗。抓到嫌疑人之后,五名队员轮番参与审讯,“从前期研判到后期审讯,直到把嫌疑人移交给检察机关,在此期间要历经很久,我们五个人都去审讯,和嫌疑人接触多次后,对他的体貌特征甚至行为习惯都了如指掌,将他印刻在脑海里了。”
黄旺君说,会使用技术手段盗窃的往往都是惯偷,所以,一接到类似作案手段的警情后,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粗略的嫌疑人名单。“如果是前科人员作案,我们会记得是谁用过这些手法作案,再到现场调出图像资料,全中队组织识别,很快就知道嫌疑人的身份了。”上一任中队长薛宝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办案,曾获得“鹰眼神探”的美誉。
善于观察和留意人员特征
外出办事途中发现小偷
如今,“管中窥豹”是中队民警们的拿手绝活,尤其是在对前科人员的识别上,后者很难逃过他们的“鹰眼”。
“他们识别嫌疑人的特征,把握得很准确。”集美分局刑侦大队领导说,细到一颗痣或者是走路姿态的不同,中队民警都会留意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办案的需要。
不仅是在工作中,就连在生活中,中队民警们都养成了这种善于观察和留意人员特征的习惯。有一次,黄旺君外出办事,路过集美万达时看到两个年轻人,看似在逛街,眼睛却一直盯着路边的摩托车和电动车。黄旺君意识到,这两人很可能是小偷,但他急着办事又无法伏击,只好通知集美派出所民警前来调查。没过多久,派出所民警就反馈,两名男子偷到一辆电动车后,就被民警伏击抓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