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企业技术人员在调试产品。陈智明 摄
东南网7月24日(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管轩 陈智明)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正式发布2017—2018年(第24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火炬高新区企业美亚柏科和乾照光电榜上有名。
企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火炬高新区服务上的用心和细心。火炬高新区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双千亿”目标,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统揽,持续强化园区创新驱动和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双千亿”工作,努力当好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主力军。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火炬高新区坚持走进园区、走进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开展企业大走访、出政策,有效破解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难题,从体制机制上推进“保姆式服务+一线工作法”,并将其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去年以来,火炬高新区实施委领导挂钩,业务处室、委属单位具体负责,重点围绕“73家生根性企业、100家瞪羚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大走访,每月评比,每月督办,重点解决厂房、融资、上市、技改、涉税等企业碰到的一系列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新区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众创空间、促进技术交易、火炬创新券、创新十条、智能制造十条……火炬高新区一连串“接地气”的扶持政策,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火炬智慧园区系统”“火炬众创服务站”“鹭创汇”“创+驿站”……各种“一站式”综合服务省时省力。
同时,高新区注重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性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鼓励企业建设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助力企业创新。以科技金融为例,高新区联合厦门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8家银行,推出了“可转股集合债”“回购贷”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去年以来,高新区共帮助500家次以上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超50亿元。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在火炬高新区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企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如沐春风。
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理念,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科华恒盛公司从传统制造商成功迈向服务型制造商。过去五年,科华恒盛公司的业绩不断攀升,产品线也由高端UPS(不间断电源)为主的能基业务,逐步拓展至云计算和新能源领域。
“火炬高新区在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了我们诸多帮助,这种精准服务让企业受益。”科华恒盛副总裁黄志群说,园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这也鼓舞了科华恒盛进一步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高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不遗余力,自主掌握了成套的低温多晶硅显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我国显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厦门天马拥有我国第一条第5.5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填补了我国高端显示领域的空白;新建的第6代低温多晶硅在国内率先点亮与满产,与众多全球品牌大客户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天马LTPS市场占有率问鼎全球第一,一举突破国外厂商独霸十几年的龙头宝座,代表中国在全球高端显示领域再创新辉煌,“厦门屏”在全球显示市场愈发闪亮。
龙头企业高歌猛进,而园区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在日益壮大,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数据显示,火炬高新区瞪羚企业数已达49家,比2016年度增长53%,占全省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60.5%,瞪羚企业发展总量在132个国家高新区中位居第11位。近期,火炬高新区又新增5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和65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高新区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培育企业数已达到198家,占全市45%;厦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18家,占全市46%,其中领军企业164家,占全市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