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医学评估不再是惟一标准 受教育能力涉及各方面因素 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一直以来,对于盲聋哑智障等特殊学生,他们适合在哪里读书,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是到专门特殊教育学校,还是送教上门呢?父母犹豫不决,甚至还有家校意见相左的时候。近日,厦门首次邀请各方专家,对特殊学生就受教育能力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论证会,提出一个综合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安置方案。 这场名为“特殊需求学生评估鉴定及就学安置实操论证会议”的活动,是由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举办。截至目前,像厦门如此大手笔、大动作地开展这类评估,应该是国内少有的。 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办公室主任陈莎茵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特殊孩子接受到更适合的教育。她特别强调,评估鉴定是在法律和法规框架下进行的,即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相关规定和厦门市的相关文件规定进行。 这项工作的一个背景是:以往特殊儿童就学安置,都是凭借医学评估,甚至仅凭一张残疾证,缺乏对孩子受教育能力的全面评估。 陈莎茵认为,从理想角度看,对特殊孩子的评估应该包括个人情况、医学评估、教育环境评估、资持环境等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越来越认为,仅仅凭一张残疾证,很难提供给特殊孩子一个合适的教育方案,譬如说,一位出入完全依靠助行器的脑瘫孩子,表面上看他是无法到普通学校就读,但是,如果普通学校有便利的坡道和无障碍设施,他的家庭能提供足够支撑,医学评估智商正常与普通同龄孩子相近,那么,到普通学校更有益于孩子的发展和同伴关系的建立。 “特殊需求学生评估鉴定及就学安置实操论证会议”就是探索对孩子受教育能力的全面评估鉴定。中心邀请高校教育专家、评估医生、康复医生、一线教师,分为脑瘫、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五组,在充分了解孩子们的特殊需求、个人和家长基本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各类评估,给出最终的安置及康复意见。 陈莎茵说,专家们既考量个案的智力评估、发展能力评估结果,又综合个案学籍所在学校支持环境评估的评估结果。 而对于最终的安置和康复建议,家长以自愿原则接受。 厦门此举被点赞。参加评估鉴定的专家认为,这是特教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他们还认为,评估安置方案不仅汲取了大陆最前沿的信息,也整合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先进经验,“是一套比较全面、具体的方案”。 |
相关阅读:
- [ 06-08]新村小学守护上学路
- [ 06-01]新村小学守护上学路
- [ 05-29]护航上学路交通文明随手拍 翔安新圩学校成为示范点
- [ 05-25]新村小学守护上学路
- [ 05-19]厦门一女生上学途中被撞 好心人合力救助帮忙送医
- [ 05-15]厦举行特教学生技能展示活动 特殊孩子现场亮绝活
- [ 05-11]“医教结合”项目在海沧试点 点亮特殊孩子梦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