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的恬然生活。(记者王协云摄) 厦门日报讯(见习记者 杨佳音 通讯员 夏思宣 郭银芳 杨坤杰)情思,浪恬著月明。2003年10月,鼓浪屿、开元、思明三区整合,从那时起,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思明区与鼓浪屿管委会携手努力,共同担负起保护鼓浪屿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年来,思明区从更高的起点重新出发、以更高的站位统筹谋划,精心守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鼓浪屿上的生动实践,正在思明区实现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 守护文化遗产完善保护机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作为厦门的中心城区,思明区历来重视文化的保护和文脉的传承。鼓浪屿申遗成功后,思明区以更高的站位,将“精心守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保护与弘扬文化的过程中,汲取推动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结合社区治理和志愿者行动,思明区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制度机制,让文脉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观海别墅,未定级文保点,平素大门紧锁。负责巡查这个区域的龙头社区网格员黄志阳一直牵挂着这座别墅――别墅的业主常年居住海外,住所都交由保姆管理。近日,业主从美国回来,黄志阳第一时间与业主进行沟通交流,并结合当下正在举行的文物检查,向业主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过去一年,思明区充分利用社区优势,对鼓浪屿上81处未定级文保点进行网格细化分工。社区网格员(即文保员)针对网格内的文保点进行巡查及保护,在日常与例行巡查中及时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填写至记录表中,并每季度开展一次全方位的巡查。 在鼓浪屿上,还活跃着一支守护文物的民间力量――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联盟。这支队伍成立于2016年10月,当时,思明区启动“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系列活动,将思明区辖内199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涵盖了鼓浪屿上81处文保点)开放给社会认领保护。迄今为止,199处文物保护点全部被认领保护,志愿者现有300多人。今年6月,这支志愿者队伍升级成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更好地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唤起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 巩固整治成效环境不断提升 申遗,不仅仅是为了鼓浪屿。思明区的决策层将保护鼓浪屿的实践视为一个范本,全力打造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的独特“鼓浪屿品牌”,为全区实现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参考和借鉴。 净与静,是鼓浪屿最迷人的特质之一。申遗成功后,思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统筹谋划,充分发挥街道、城管、市政园林等部门的作用,全力维护这份净与静。 厦门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天下来,环卫工人的衣服几乎都没干过。“鼓浪屿上游客多,且环卫工作都是人工作业,压力比较大。”鼓浪屿环卫所负责人阮国安说,“但我们经受住了‘烤’验!现在每月各项考评近三十次,鼓浪屿环卫都是名列前茅。”为此,环卫部门还创新了“垃圾直运”“商户厨余上门摇铃收集”等运行机制。 路净心清静。为了不让“两违”在申遗成功后“复燃”、杜绝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查处无证导游等,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鼓浪屿街道整合驻岛执法资源,形成“街道统筹、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综合执法体系,巩固了整治成效,进一步提升街区品位。 看得见绿,望得见花。思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这一年来通过加强管养、加强绿地凉亭等建设、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及时修剪存在安全隐患的乔木,助力鼓浪屿“国际社区”提升。 入夜后,街巷里亮起了一盏盏路灯,那是思明区市政管理中心不断推进岛上背街小巷路灯改造和维护工作的成果。灯光照亮脚下,温暖了夜归人。 |
相关阅读:
- [ 07-09]鼓浪屿申遗成功一周年 守护国之瑰宝永续历史文脉
- [ 07-08]鼓浪屿申遗成功一周年:思明匠心守护琴岛世遗瑰宝·
- [ 07-06]鼓浪屿申遗成功以来旅游服务管理工作速览
- [ 07-06]维护旅游环境 “不合理低价游”旅行团不能上鼓浪屿
- [ 07-04]鼓浪屿多所学校合作办学 优势互补提升琴岛教育品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