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参与志愿者服务。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回想起刚从戒毒所出来的日子,张艳明(化名)仍觉得伤心,无依无靠的她因吸毒前科一再丢了工作。后来,在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回归工作坊”的帮助下,张艳明找到了工作,重新融入社会,开启了新的人生。
“回归工作坊”有专业的曙光社工和心理咨询师,通过集心理康复、技能培训、就业扶持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教育挽救了大量的吸毒人员。
积极认同增强信心
2016年,48岁的张艳明从强制戒毒所出来。当时,张艳明急需找到经济来源。因有吸毒前科,张艳明找工作处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保安工作,又很快被辞退。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张艳明又想和毒友聚在一起。
在知悉她的情况后,厦港街道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回归工作坊”的工作人员主动介入,让张艳明接受心理辅导、参加公益活动,还帮她争取了一份垃圾督导员的工作。只不过,刚投入新工作没多久,张艳明曾经的吸毒史被传开了,有的同事疏远、排挤她。无法得到认可,张艳明毒瘾又慢慢“爬”了出来。
曙光社工了解到张艳明面临的困难,为她推荐了“回归工作坊”中的心理咨询师。在日常工作中,社工给予张艳明积极地认同和赞扬,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有信心。2017年10月,张艳明升职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小组长。
心灵辅导温情帮扶
和张艳明一样,在“回归工作坊”重获新生的戒毒人员还有很多。曙光社工黄晓兰表示,戒毒人员离开强制戒毒所后,还有3年的康复阶段。为了让戒毒人员完全摆脱毒瘾,回归正常生活。厦港街道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一改以往的管控模式,开创了“回归工作坊”这一走心模式。
在工作坊中,社工们每周三天组织戒毒人员参与文明宣导、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戒毒人员不仅可以更多接触社会,还能获得成就感。工作坊内还有心理咨询师入驻,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戒毒人员心理脱毒服务,有效地帮助戒毒人员重塑健康心态。
43岁的陈一鸣(化名)三次进入强制戒毒所。在经过多次深入了解后,心理咨询师发现陈一鸣从小就有不安全感。每当遇到困难时,不安全感加剧,陈一鸣就想通过吸毒获取满足感。
针对这一情况,工作坊的工作人员帮陈一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心理咨询师努力做好他的心理建设,教会他积极地面对问题。目前,陈一鸣基本摆脱了毒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