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园整体时尚雅致(效果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吴宇豪)粮食,上关国计,下系民生。自古以来,粮食的丰歉、价格的高低都被视为国家大事,粮食问题也被列入治国安邦要策。 而海岛城市厦门,在粮食供给和储存方面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此,晨报记者采访了厦门粮库老干部孙先生,为您讲述一段粮食储存和收购的故事。 为粮库采购安装空调 20世纪80年代,电风扇只有少数家庭买得起。而空调就更稀罕了,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 孙先生曾在厦门市粮食储运公司第一粮库任主任,他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前,厦门的粮库都常温储存粮食,因此,粮食无法长期保存,其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孙先生到原厦门第一粮库(俗称“文灶库区”)工作,为改善粮食储存环境,决定采购一批空调装备粮库。 孙先生说,当年他去购买空调时,店里只有3台空调,每台价格2300余元。当老板得知他要一次性采购一批空调时吓了一跳,“这3台空调已在店里放了3年,根本就卖不出去。人都还吹不起空调,粮食却先享受起来了”。 从那时起,文灶库区的部分粮食就在20℃以下的环境中进行保存,舒适地吹着空调。 为调粮历经千辛万苦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几千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为保障厦门粮食供应,粮食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不辞辛苦、筹调粮食。孙先生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厦门的粮食主要都靠外地提供。一年里,粮食部门的干部要深入产区进行两次调研,若粮食歉收,还要进山里调粮。 20世纪80年代,厦门的粮食主要由三明、南平等地供应。那时,从厦门到南平的粮食产区,坐车要花两天时间。“手中有粮,群众不慌”。粮食干部们笑称,为了调粮,常常要跑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费上千言万语,才能保障粮食供应。 |
相关阅读:
- [ 03-26]建立粮食安全可追溯体系 推动厦门粮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 01-25]厦门在首次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评中成绩优秀
- [ 01-17]厦门口岸粮食进口去年量价齐升 同比增长一成以上
- [ 12-10]厦门打通北大荒“粮食通道” “北斗翁”大米首登鹭
- [ 12-01]厦门粮食局加大引粮入厦力度 推动厦门粮食安全实现新突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