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思明区> 思明快报> 本地快讯 > 正文

思明区首届文化遗产艺术生活节举行

2018-06-11 08:24:57吴晓菁 吴燕如 王协云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孩子跟着大师一起学珠绣。

  外籍鼓手表演中国鼓。

  孩子和非遗传承人学做漆线雕。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图/记者王协云)“文化大秀”轮番登场,让人如痴如醉;非遗传承人亮相中山公园,面对面传授技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正式上线,走街串巷讲述文物背后故事;非遗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创意市集里人头攒动……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周末,在中山公园举行的一场文化盛宴——思明区首届文化遗产艺术生活节,让沉淀着历史和记忆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无数市民走近文化遗产,感知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这场持续了两天的文化盛宴不仅集合了思明区国家、省、市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请出非遗传承人与市民零距离互动,更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让文化遗产走到市民身边,走进市民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别出心裁地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共同分享这一盛会。20万的点击率生动诠释了这场活动的号召力。

本次活动由思明区文化体育出版局主办,思明区文化馆、思明区开元街道、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共同承办。

  孩子们学习打鼓。

  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正式上线。

有新意珠绣T台秀点亮舞台

当身着旗袍的她们缓缓走上舞台时,人们的目光瞬间被闪亮在服装、鞋子、包包、扇子上的珠绣所吸引;当古埙《游子吟》缓缓响起时,人们在美妙的音律中感受古老乐器的独特魅力;当小学生表演区级非遗项目鼓浪屿通背拳操时,人们为震撼的表演鼓掌;当中英枫和教育的中外孩童齐声诵读时,稚嫩的读书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9日下午,一场“文化大秀”在中山公园南门闪亮登场,这个最具历史记忆的公园似乎在一瞬间被点燃。

这是一场嘉年华式的文化遗产盛会,主舞台上的精彩演出、非遗大师的现场亮相、创意市集的亲密互动等,揭去了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市民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

看着众人惊讶的目光,带来珠绣T台秀的厦门扬臻珠绣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劲十分开心,“这是珠绣服饰秀首次走上这么亲民的舞台,活动非常好,只有让更多人接触并喜欢非遗,文化遗产才能传承下去,才有生命力。”

“二齿,你知道文物法吗?”“我当然知道,就是为了保护文物而制定的。”台湾布袋木偶戏《史艳文》中的木偶明星“二齿”也来到现场。思明文物保护宣传区里,有趣的文物保护法宣传表演吸引一拨拨人驻足,出生在艺术世家的谢旭超通过表演布袋木偶戏,传递文物保护知识。他说:“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希望为传承文化尽一份力。”

重传承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上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我志愿。”“做志愿者,我自豪,我骄傲。”……守护宣言掷地有声,坚定的信念深深感染了观众。现场,市民共同见证了“升级版”的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正式上线。

“近3个月来,我们历经重重考验,通过了专家老师的考核。宣导团的志愿者将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原原本本地将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还原讲述,让更多市民了解思明区的历史文化。”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团长徐友群拿着队旗激动地说。

宣导团成员李旭鸣开心地说:“我们将用普通话、闽南话、英语、日语宣讲文物之旅‘成功印记’路线,我们想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遗产不应该曲高和寡,而要走进市民生活,当它们有了生命力,人们才愿意去传承。”中国建筑技术集团设计院副总建筑师、福建省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库专家廖宁在活动现场频频点头称道,在思明区,文物保护和传承已经融入市民生活,很多人已经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据悉,自2016年10月思明区启动“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文物守护活动以来,思明区举办50多场活动,在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何厝小操队”表演“官兵操”。

  传统珠绣展演。

接地气市民与非遗大师面对面

“你们要慢慢地搓,边搓边往外……”在“遇见大师”区,厦门蔡氏漆线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超荣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搓线。搓线,是漆线雕的入门级工艺,就是把漆线土搓成粗细均匀的线,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却不小。市民张宁带着女儿来体验,“这样跟大师学习的机会很难得,让女儿自己动手,希望她能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针一线,神情专注。市民赵静晞正跟着珠绣省级传承人杨淑媛穿针引线。虽然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但她仍乐此不疲,“小时候就看我外婆、妈妈做珠绣,但现在会这项技艺的人很少了,经过今天的体验,我找到了那时候的感觉,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不仅让市民了解非遗项目,更可以亲手参与其中。”

除了蔡超荣、杨淑媛,南音国家级传承人王秀怡、古埙省级传承人赵亮、厦门方言讲古省级传承人盛富泰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重量级非遗大师也纷纷前来助阵。

人气旺能看表演还能现场体验

小朋友拿着虎头盾,大人挥舞“十八般武器”,老人举着红缨枪军旗,70多人的大阵仗不断改变着阵法,何厝小操队新奇的表演让市民看得目不转睛。市民张丽娜边看边拍视频说:“我第一次看何厝小操队的表演,很有意思,背后应该有不少历史故事。”

作为思明区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参加这次活动,何厝小操队领队何而凯特别感慨:“思明区文化遗产艺术生活节的活动特别棒,让文化遗产走进市民,让市民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此次活动,主办方精心组织了“何厝小操队”、宋江阵、青少年讲古等丰富多彩的现场表演,还有厦门市博物馆带来的文创展,让观众体验非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尚鼓乐表演区,市民排队争相体验传统鼓乐,一片欢声笑语。“咚咚哒……”尚鼓乐的老师数着节拍,大人小孩拿起鼓槌跟着节奏敲打。市民赖先生看着8岁的孙女陈佳晨玩得十分高兴,竖起大拇指说,“活动很接地气,既有观看又有体验,这些传统文化都要好好发扬光大。”

据了解,文化遗产艺术生活节将持续一周。6月15日前,市民可到厦门老街博物馆观看“一镜穿越百年城——厦门老街景照片展”;到闽南大酒店二楼瑞兴阁观看“闽南文化非遗传承”闽南老物件展览;到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一楼展区,观看国际奥运珍品展等主题展。南乐、古埙也将走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和演奏。此外,活动期间获得鼓浪屿馅饼博物馆、许通海微雕现场赠票的市民,均可在6月15日前进馆参观。

【花絮】

非遗摊位和现代文创市集人气十足

体验传统技艺

品尝地道美食

“久闻大名,今天能亲身感受,真是太好了。”在省级非遗传承项目何天佐正骨疗法的摊位前围满了市民。区级非遗传承项目李计划经络叩击摊位也人气十足。

在市级非遗传承项目龟糕印手工技艺,区级非遗传承项目闽派盆景、剪纸等技艺展示摊位前,市民纷纷和传承人沟通交流。

不仅能体验,还能品尝最地道的美食。“新鲜好吃,值得品尝。”一盘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福隆益贡鱿鱼丝刚端上来,就被市民“抢”完。区级非遗传承项目鼓浪屿手工馅饼、绿豆糕同样令人回味无穷。

非遗文创令人流连忘返,现代文创市集同样吸睛。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台南的安平剑狮、府城刺绣,金门非遗浯州陶艺也亮相现场,让市民感受海峡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

听闻这次活动,81岁的葛桄青将珍藏的128张邮品贴片搬到现场。他说,“市民通过邮票、信封、明信片上的图案,便可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风光。借这次活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鼓乐《鼓韵雄风》震撼上演

外国人敲中国鼓

碰撞出别样火花

“哇,外国友人敲起中国鼓,也是有模有样啊。”现场,中国传统鼓乐表演《鼓韵雄风》一开场,四张洋面孔立马吸引观众注意。中外携手演绎,碰撞别样火花,这一表演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

从台上走下来,几位外籍友人依然十分兴奋。来自西班牙的大尼是厦大的一名外教,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很喜欢中国鼓乐,很有节奏感,很吸引人。”经过1年的培训学习,他已经是上台表演的骨干。

来自法国的包贵勇说:“这样的鼓乐演出特别有力量,每个月我都要练上几回,我很喜欢。”在厦大工作8年,包贵勇还娶了中国太太,也把家安在厦门。他说:“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中国风。”

当日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在一个个互动体验中,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链接】

新一批区级非遗传承人亮相

他们是市民最熟悉的面孔,因为有他们的坚守与努力,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活动现场为2018年思明区第二批区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颁发证书。站在舞台上的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自信。

72岁的许金桔拿着南音非遗传承人证书,言语里充满了感激:“思明区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十分重视,活动的每个细节都展示出政府的用心。”许金桔教南音已有10多年,学生从幼儿园孩子到大学生都有。在他的努力下,开元南音社和阳台山南音社相继成立。“现在还有20多名学生跟着我学习,传承南音,责无旁贷,我将继续把这份热情保持下去。”

【互动】

文物寻根之旅

邀您报名

活动期间,已有不少人报名参加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迫不及待想要跟着志愿宣讲员一起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从本周开始,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将于每周六早上9:00-10:30开启志愿服务,欢迎市民报名。

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思明文化印记”报名,也可通过电话报名:5828321、207205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