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同安双溪大桥。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黄文水 图/陈嘉新)“浔江一望水云迢,点点帆回大海潮。”古诗描摹的是同安“轮山八景”之“浔海归航”的景象。同安东西双溪汇流后,再分二股即石浔支流、浦声支流入海。民国版《同安县志》记载:石浔,为金厦入县必经要道。乃海潮、溪水接流。溯溪而上进入同安县城的第一座大桥便是双溪大桥。记者昨日走访了这座守护同安出海口的大桥。
交通要塞
当年同安县最长的公路桥,为闽南货运的大通道
双溪大桥,对同安居民陈庆益而言,那是温馨的归途,“看到了双溪大桥,就意味着马上要到家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5年间,陈庆益开着大型拖拉机跑运输,他从厦门岛内东渡的货轮,拉煤运到泉州南安、晋江等地的瓷砖厂,那时候还没有翔安隧道,国道324线上的双溪大桥是必经之地。他说,跑运输很辛苦,每当出门返程看到双溪大桥,内心期待满满。
陈庆益回忆,当时双溪大桥刚建成,桥很新,大桥上走的大多是货车,那时闽西的煤炭、水泥等,漳州的水果、花卉等,都经由国道324线同安段外运,以双溪大桥为标志,同安城南一带,堪称“闽南金三角交通枢纽”,是闽南货运的大通道。
《同安地名志》记载,双溪桥位于同安县环城南路,东西溪汇合后的0.8公里处,属国道324线公路桥,1989年12月建成,长224.6米。1994年扩建,桥面扩宽至30米,是同安县最长的公路桥,对发展闽南“金三角”运输业起着重要作用。
同安地名专家吴斗兴介绍,东西溪汇合后的0.8公里处,双溪大桥以约定俗成方式命名,大桥还与福厦公路有着紧密关联。他说,同安历史上,福厦公路有过多次改道:解放初,福厦公路走老城区一带,经西安桥、南门桥出城;1958年12月,同安新西桥建成之后,福厦公路改走新西桥,沿环城北路,经东桥延伸;1989年建成双溪大桥后,福厦公路再次改道,经双溪大桥,沿环城南路北走,绕开同安主城区。
位置特殊
曾是同安咸、淡水分水岭,大桥如项链上的圆环
同安公路分局城关公路站是双溪大桥日常管理和养护单位。城关公路站站长丁志忠和双溪大桥已有七八年“交情”,他说,国道324线上的双溪大桥,每天需要巡查,看是否有设施破损,每月需要检查伸缩缝等,一年下来,大桥需要经历大小体检十多次。
丁志忠说,大桥往大海方向并不远,海风沿河道往北吹,夏天很凉快,以至于几年前一度有不少流浪人员“以桥为家”,经劝导,桥下恢复了宁静。不过,大桥下常有人垂钓,渔民下网,听渔民们说,桥下有部分是海水,舀水一品有咸味。
同安城区水利工作中心站站长蔡艺玲对双溪大桥再熟悉不过。她说,在瑶江橡胶坝和石浔水闸未建之前,海潮能直抵双溪大桥下,这里是同安咸、淡水分水岭,尤其农历九月初一、九月十五,天文大潮时海水上溯,在咸淡水交汇处,钱头鱼特别多。
同安水利管理站站长林炎烽说,桥和溪唇齿相依,双溪大桥位置尤为特殊,在同安真正叫做“东西溪”的,其实仅1.8公里,即从双溪汇流处,往下游经双溪桥,抵达中洲岛北部(也称瓮窑分流口)这一段。若从空中俯瞰,该区域像一条华丽的项链,如果把中洲岛比作项链的大吊坠,那么双溪大桥就是链坠上不可或缺的圆环。
优美画卷
大桥成为写生地
恍然如世外桃源
画家何金挺对双溪大桥情有独钟,退休前他在学校当美术老师,不时带学生到大桥画“风景速写”,“站在双溪大桥上,往北是城区双溪口,有水有城,往南是中洲岛,东西溪再次分流,有水面、有沙洲,恍然有世外桃源的感觉。”何金挺的速写本上,双溪大桥往大海方向,水波如镜,便桥堤岸,农民戴草帽劳作,中洲岛上沙地绿意盎然,地瓜苗、白萝卜蓬勃生长,构成一幅极美画卷。如今,何金挺仍喜欢不时到双溪大桥一带,骑自行车沿溪岸悠行。
双溪大桥东侧是同安区法院所在地,李昌明在此工作11个年头,办公室窗外就能见到双溪大桥,他的家也住双溪大桥西侧小区,双溪大桥是每天必经之路。他说,10年前双溪大桥两岸还是大片农田,滨海西大道还是一条泥巴小路,现在滨海西大道已是城市主干道,桥边空地上有了苏颂公园,“越来越美了,景观不断提升,每天傍晚,很多人在桥边一带散步、慢跑,充满了生活气息。”
李昌明说,双溪大桥下还有新建不久的慢行系统下穿通道,结束了过去横穿马路的历史,实现了人车分离,行人过桥更安全。如今他常步行上下班,路过双溪大桥,白鹭在水面翩飞,秋冬季节,更可见野鸭等水鸟,一头扎进溪水中觅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