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研发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芯片将在厦量产。
厦门日报讯(记者林露虹)从厦门联芯成为我国大陆地区已投产的技术水平最先进、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圆厂,到云知声研发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人工智能)芯片将在厦量产,今年以来,厦门造“中国芯”的发展成绩屡屡让业界瞩目。
俗称“芯片”的集成电路,是信息时代的“发动机”。作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厦门,不曾停止对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的探索。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使厦门造“中国芯”强劲跳动。
政策“组合拳”发力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高端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最高100万元,相关紧缺专业毕业生在厦就业安家(租房)享有补助,成立规模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近段时间,有关《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的消息刷屏朋友圈,这份“干货满满”的《细则》涵盖集成电路科研支持、投融资、人才等多个方面。
连同厦门此前出台的《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政策组合套餐。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推动环节,厦门通过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结合。
与此同时,厦门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积极吸引台企入厦建立设计中心、制造工厂、封测基地等。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厦门在两岸集成电路合作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可在此加大力度做文章,形成区域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
以龙头为引领推动全产业链布局
说到集成电路产业,不得不提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联芯。这一由世界排名第二的晶圆代工企业——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的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今年2月宣布成功试产采用28纳米High-K/Metal Gate工艺制程的客户产品,试产良率高达98%。
联芯生产的晶圆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基本材料。目前,厦门已引进泛林半导体设备、科天检测设备、阿斯麦光刻设备和应用材料、台湾美日光罩及台湾强茂功率器件封测项目等关键配套项目,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聚集效应。紫光展锐、优迅等在厦集成电路企业已与联芯展开合作,联芯还与厦门理工学院共同培养基础性人才。
厦门引进的三安集成6英寸砷化镓生产线也已经量产,瀚天天成、华天恒芯、芯光润泽等三个涵盖碳化硅外延、芯片和模块的产业链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去年年底,总投资220亿元的士兰微生产线项目落户海沧。在设计环节,我市已有紫光展锐、优迅、宇臻、元顺微等70多个设计项目。去年6月,全球第八的封装测试企业通富微电子入驻海沧。
全要素投入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作为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2015年以来,集成电路产值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7年合计完成产值144亿元,目前园区已集聚集成电路及配套企业近150家,产业规模全国第五。
厦门还积极搭建优质的集成电路公共平台。目前,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已构建形成涵盖“电路设计—晶圆测试—产品检测认证—保税交易”全链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
近年来,厦门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物、企业骨干、相关专业毕业生等各类人才,采取多渠道合作、政策扶持等办法大力引进培养。厦门去年7月颁布实施“人才新政45条”,对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一流顶尖团队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此外,厦门还引进全球最大的华人半导体专业团体——华美半导体协会在厦设立分会,助力对接海外高级人才与优秀投资项目。
【链接】
本土芯片企业优迅
研发投入两千万元
加速掌握核心技术
“今年公司研发投入将创历史新高,预计会超过2000万元。”说这话的是厦门优迅高速芯片董事长柯炳粦,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优迅是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一支代表,成立十五年,优迅始终在核心技术研发上下苦功。全球首款“三网融合”核心芯片和国内首推的10Gbps系列高端收发芯片就出自优迅团队之手。迄今为止,优迅的出货史已超10年,累计出货量约3亿颗,年销售额上亿元。
优迅自创办之初就明确,创新需要“财与才的高效融合”。首先要保证不被资本断奶,活下来;再者,所有的创新归根到底靠人才,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
多年来,优迅注重产学研合作,采用引进和自我培养的方式夯实人才支撑,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在优迅,既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以明这样在业内深耕近40年的老将,也有通过厦门市“双百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陈哲、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林永辉作为后备力量。同时,优迅多次邀请国外专家到公司做技术指导,并定期派遣技术骨干赴欧美进行中长期培训。
按照行业著名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换代一次。目前,优迅正把握“5G”时代机遇,积极推动100Gbps芯片组的开发,加速掌握100Gbps全方位核心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