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五中推行“教学案”改革,让教学更有效率。
学校支持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图为啦啦队训练。
厦门五中莲前校区走过十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厦门晚报讯(记者 郭文娟 实习生 林惠彬)5月13日,厦门五中面向片区内小学毕业生家长举行开放日活动。半天的参观后,有的家长直言,她已经迫不及待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这番景象,与十年前厦门五中莲前校区刚成立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8年到2018年,凭借管理、教学、德育三大改革,厦门五中成功逆袭,成为莲前西路上一所名副其实的精品学校,为这所百年老校添上一抹“新绿”。
初始
起点低生源质量差
莲前校区艰难起步
2008年7月14日,莲前校区第一届初一新生报到。487名学生,88%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校舍破烂不堪,教室里连桌椅都没有。在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承诺:“9月1日开学,一定给孩子们一个干净整洁的读书环境。”
四天后,厦门五中正式接手莲前校区。40天后,教室粉刷一新,多媒体、课桌椅也有了,食堂也开起来了。开学第一天,家长看到学校大变样,才稍微放心。
办学起点低、生源质量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五中开始了莲前校区办学之路。
尽管如此,校长詹功祚依然踌躇满志。2010年,在厦门五中加挂校名“厦门第一中学分校”的发布会上,詹功祚定了个“小目标”:“我们要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厦门五中成为莲前西路上的一所精品学校。”
发展
中考总均分位列前茅
上学期超千人次到访
定下“小目标”并不是随便喊喊口号。2013年,在全市同类校中,厦门五中的中考评估值冲到第一名,中考总均分第二名。那年召开的全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厦门五中是唯一上台做经验介绍的学校。
此后,厦门五中的办学质量都稳居全市前列。去年,在74%的生源仍为随迁子女的情况下,厦门五中中考总均分位列全市同类校第二名。一些直观的事例也可以看出厦门五中今非昔比。本校不少教职工子女放弃小升初第一片区派位的机会,转到五中小学部就读。
2016年莲前校区全部完工,厦门五中教学设施、功能场馆一应俱全,学校由内而外焕发别样风采。如今的厦门五中,已经成为厦门教育的窗口学校,每年都要迎接大批参观访问团。单单上学期,就有1500多人次到校跟岗学习。
解密
善于激活师生内驱力,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同频共振”
五中“教学案” 成了香饽饽
很多到厦门五中参观学习的同行都很好奇:五中逆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靠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过苦日子过来的。”詹功祚坦言,要让一所百年老校再展新姿不容易,关键就是改革。学校推行了三大改革: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改革,以“教学案”和校本作业为载体的教学改革,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改革。通过三大改革,激活所有五中人的内驱力,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同频共振”。
管理改革:
校长站在“动车头”
每节“车厢”自带动力
到厦门五中跟岗学习的外地校长都有个感受:这所学校很少开会,但老师们都很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根本不需要校长发号施令。
外地校长都很羡慕,怎么才能做到这样?詹功祚说:“传统管理是校长当火车头,拉着大家往前走。我们则是一列高速行使的动车,校长站在车头,每节车厢的段长、老师都自带动力,一起往前使力,跑得更快。”
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办公室在每周五将下周工作安排发给年段和教研、德育等几个科室。年段长和几个科室负责人利用周末,制订下周工作安排下达给老师。这相当于学校把管理重心下放到年段和各个科室,段长、教研组长、德育主任等也有自主权。
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厦门五中已经实行了五六年。“站在动车头”的詹功祚,才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学校发展的大方向。
教学改革:
学校推行“教学案”
最早使用自编校本作业
2010年初,厦门五中开始推行“教学案”改革,老师用“教案”,学生用“学案”。学生先做预习作业,老师“教学生最需要听的、最薄弱的知识”。那一年起,厦门五中不征订教辅资料,由老师编写作业。学校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要批改,“逼”老师少布置、精布置。厦门五中也由此成为全市第一所使用自编校本作业的学校。
如今,厦门五中的“教学案”已经成了“香饽饽”。不少来取经的学校提出想要“教学案”,厦门五中都会无私给予。这几年,由厦门五中领衔,省内外几所学校成立课改联盟,定时组织研讨交流。
德育改革:
通过“部落”管理班级
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厦门五中还通过“部落”管理班级,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班级内以4名至6名学生为单位成立“部落”,成员可以自由组合、调换并自主设计“部落”名称、名片等,还可以依据“部落”文化和兴趣组织课内外活动。班级各项评比都以“部落”为单位,成员要想办法为“部落”赚取积分。
詹功祚说,在厦门五中,只要当了一个“长”,就有事要做。“部落长”要组织活动、协调成员关系,想方设法把“部落”管好,这不就是锻炼领导力?
通过“部落”推进自主管理,学生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部落”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教师成长,构建了新校园文化。
观点
不要过于追求特色
而要关注学生潜力
2013年,厦门五中转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詹功祚说,九年一贯制可以让他更多地思考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让学校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回归教育的本真。他心中还有一个“大目标”: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厦门五中的素质教育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成为厦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
这几年,厦门五中投入大笔资金聘请各类教师进校辅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在科技教育、船模、话剧表演、健美操等方面硕果累累;现在又投入人力物力开展创客教育和信息学竞赛。但詹功祚不说这是学校的特色。他说,不要过于追求学校办学特色,而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是什么、有什么潜力。教育要做的就是为每个孩子搭建舞台,培养兴趣,挖掘潜力,绝不能为了学校特色去统一学生的兴趣和行为。
学校名片
厦门五中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义学和玉屏书院,后者创于1685年,是厦门岛内最早的书院。1906年,清朝地方政府接管玉屏书院,改称“厦门中学堂”,由私塾改制为公办,是厦门最早的官办中学。
2008年,厦门五中在原厦门商校校址成立莲前校区。2010年,学校加挂校名“厦门第一中学分校”。2013年,厦门五中成立小学部,成为市教育局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2016年,莲前校区全部完工,有着110年历史的厦门五中挥手告别玉屏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