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 起点低生源质量差 莲前校区艰难起步 2008年7月14日,莲前校区第一届初一新生报到。487名学生,88%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校舍破烂不堪,教室里连桌椅都没有。在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承诺:“9月1日开学,一定给孩子们一个干净整洁的读书环境。” 四天后,厦门五中正式接手莲前校区。40天后,教室粉刷一新,多媒体、课桌椅也有了,食堂也开起来了。开学第一天,家长看到学校大变样,才稍微放心。 办学起点低、生源质量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五中开始了莲前校区办学之路。 尽管如此,校长詹功祚依然踌躇满志。2010年,在厦门五中加挂校名“厦门第一中学分校”的发布会上,詹功祚定了个“小目标”:“我们要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厦门五中成为莲前西路上的一所精品学校。” 发展 中考总均分位列前茅 上学期超千人次到访 定下“小目标”并不是随便喊喊口号。2013年,在全市同类校中,厦门五中的中考评估值冲到第一名,中考总均分第二名。那年召开的全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厦门五中是唯一上台做经验介绍的学校。 此后,厦门五中的办学质量都稳居全市前列。去年,在74%的生源仍为随迁子女的情况下,厦门五中中考总均分位列全市同类校第二名。一些直观的事例也可以看出厦门五中今非昔比。本校不少教职工子女放弃小升初第一片区派位的机会,转到五中小学部就读。 2016年莲前校区全部完工,厦门五中教学设施、功能场馆一应俱全,学校由内而外焕发别样风采。如今的厦门五中,已经成为厦门教育的窗口学校,每年都要迎接大批参观访问团。单单上学期,就有1500多人次到校跟岗学习。 解密 善于激活师生内驱力,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同频共振” 五中“教学案” 成了香饽饽 很多到厦门五中参观学习的同行都很好奇:五中逆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靠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过苦日子过来的。”詹功祚坦言,要让一所百年老校再展新姿不容易,关键就是改革。学校推行了三大改革: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改革,以“教学案”和校本作业为载体的教学改革,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改革。通过三大改革,激活所有五中人的内驱力,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同频共振”。 管理改革: 校长站在“动车头” 每节“车厢”自带动力 到厦门五中跟岗学习的外地校长都有个感受:这所学校很少开会,但老师们都很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根本不需要校长发号施令。 外地校长都很羡慕,怎么才能做到这样?詹功祚说:“传统管理是校长当火车头,拉着大家往前走。我们则是一列高速行使的动车,校长站在车头,每节车厢的段长、老师都自带动力,一起往前使力,跑得更快。” 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办公室在每周五将下周工作安排发给年段和教研、德育等几个科室。年段长和几个科室负责人利用周末,制订下周工作安排下达给老师。这相当于学校把管理重心下放到年段和各个科室,段长、教研组长、德育主任等也有自主权。 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厦门五中已经实行了五六年。“站在动车头”的詹功祚,才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学校发展的大方向。 |
相关阅读:
- [ 05-10]厦门五中5月13日开放参观 将邀请小学毕业生及其家长
- [ 04-12]排演过程堪比“演员的诞生” 厦门五中昨公演16幕舞台剧
- [ 12-04]全国顶级语文老师 集中来厦门五中“赛课”
- [ 10-30]厦门五中昨举行110周年校庆 校长上台舞动“教育之龙”
- [ 10-25]110岁厦门五中很阳光有朝气 校庆29日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