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厦门将基本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厦门晚报讯 (文/记者 郭文娟 图/刘东华)新建学校不宜过大、逐步消除大班额、推进定向生政策……市政府近日发布《厦门市统筹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方案》指出,厦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今年要实现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的义务教育质量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的要求;到2019年,基本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举措①
新建学校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
近年来,厦门缓解“入学难”的一大举措就是加快学校建设。那么,新建学校是不是越大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方案》指出,厦门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一批义务教育学校。不过,新建学校原则上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举措②
消除大班额,岛内小升初增近千学位
相比学校规模,家长更关心的应该是班生额问题。2016年,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发现“大班额”问题突出,厦门被抽查的两个区均上榜。实际上,大班额问题并非这两区独有。近年来,伴随着本市户籍生源和随迁子女的双增长,厦门各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位紧张。在国内不少城市,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方案》提出,要制定并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积极挖掘办学潜力,适当增加班级数,严格控制班生额,防止出现大班额问题。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小学的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初中56人以上就是大班额。
实际上,厦门教育部门也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今年4月中旬,厦门发布小升初方案。引人关注的一个要点就是,今年岛内增加近千个学位。对此市教育局透露,其中一部分就是为了消除大班额,即新初一不能再出现一个班超56人。据了解,此前,厦门有38个班超过56人,其中不少在岛内。
举措③
优质高中定向生,一半给区域内初中校
在招生方面,《方案》还指出,要完善定向生政策,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向城乡初中分配。
所谓定向生,是指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等优质学校,从高中招生总数中划出一部分名额,投放到区域内的初中校。定向生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会低于普通生。
厦门的定向生政策已经推行多年,年初发布的中招方案规定,今年定向生比例仍是50%。定向生政策是为了遏制初中择校,根据规定,借读生无法报考优质高中的定向生。
据了解,今年厦门新增厦门一中海沧校区招收定向生,即厦门一中海沧校区普通生招生计划的20%指标面向集美/海沧片区初中学校招收定向生,10%指标面向思明/湖里片区初中学校招收定向生。除此之外,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今年的定向生比例仍是50%。
举措④
随迁子女读民办校 免除学杂费等费用
《方案》指出,完善随迁子女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通过积分入学派入民办普惠义务教育学校,且入学期间父(母)持有厦门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免除其学杂费、课本费和簿籍费。
在此之前,通过积分入学派入民办学校的外来娃,如果要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还要看其父亲或者母亲在厦门的社保和暂住年限。当然,岛内民办小学的随迁子女,如果小升初要申请公办初中,还是要看其父亲或母亲的社保和暂住年限;随迁子女如果要报考普高,其父亲或者母亲初中阶段三年要有暂住和社保证明。
举措⑤
深化“区管校聘”改革 逐步提高编外教师待遇
对于教师缺编问题,《方案》指出,建立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区域统筹、动态管理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市属由市教育局,区属由区教育局)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深化教师“区管校聘”改革,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教师配备不足、编制与岗位不相适应等问题。
此外,逐步提高编外聘用教师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配足配齐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