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 正文

厦门惠台举措务求实效 相关部门将加快政策落地

2018-04-12 18:22:24夏菁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解读厦门惠台60条举措

东南网4月12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夏菁)10日,厦门率先推出的“惠台60条举措”得到了台商台青盛赞。今日,厦门市台办组织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公安局、人社局、商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进行解读,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进行详述,让厦门60条惠台举措能真正办出实效。

推动厦金游艇自由行和常态化通航

会上,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局长代斌从开展两岸航运物流合作、推进厦金经贸合作、推进两岸检验检疫合作及产业集聚、进一步放开台资企业准入限制、加强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两岸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代斌提到,在推动厦金游艇自由行和常态化通航方面,参照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建设游艇专用开放口岸,实施综合保税等政策,促进游艇业态繁荣与聚集。同时,建设厦金检验检疫特殊监管区,允许无检疫风险的厦金客轮和游艇即报即放。

“接下来还将大力推进青创基地建设,完善自贸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代斌表示,将支持海沧青创基地和云创智谷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升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水平。成立台商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中心,对侵犯台商商标、专利、版权的行为优先立案、及时查处,进行全方位保护。

另外,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还将做大大嶝台贸小镇,推进跨境电商线上平台、两岸跨境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台湾商品进口量。允许在自贸区内设立台商独资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企业,允许台商以合资、合作形式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台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可在自贸区内以独资形式从事娱乐场所经营,可设立独资演出经纪机构。

提醒台胞需及时依法进行住宿登记

60条措施中有涉及关于台湾同胞在厦门居住生活方面,对此,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蒋安海提醒称,卡式台胞证有效期5年,台胞想要享受大陆不同地方的惠台措施,入境以后24小时内要进行住宿登记,若是长期居留,台胞则需前往辖区派出所进行登记。如果改变了居住的城市,需要及时在当地进行相关登记。台胞需依法履行住宿登记的义务,才能成为有关部门判定台胞长期居留城市的有效依据。

“为了进一步方便台胞,厦门已为台湾同居民提供出入境记录自助查询服务。”蒋安海表示,在争取自贸区相关政策的同时,也为台胞争取了相关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台湾高层次人才,可聘用外籍家政服务人员。2015年开始,台胞进出祖国大陆已经很便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台湾居民的居留服务及大陆居民赴台便利化方面。

厦门市人社局专家处处长许轶星表示,计划到2020年,累计选聘300名以上台湾特聘产业专家、科研专家和有关行业、领域的急需人才及其团队到厦门创业工作。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包括举办台湾专业人才与厦门企事业单位对接会、进行台湾人才政策宣讲、开展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申报、审核工作等。

在两岸经贸口岸便利化方面不断创新

厦门在经贸交流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在厦门的台资企业已达到6100多家,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在厦门惠台60条措施中,涉及商务局的有十几条,亮点在于同等待遇和投资准入。

厦门市商务局台港澳处处长齐海鹰表示,厦门连续十年是台湾商品最大进口岸,其中台湾水果进大陆占比90%、台湾水产品占30%、台湾烟酒占90%以上、台湾食品类占25%、蔬菜占比90%以上,下一步将对此进行持续巩固。

同时,在两岸经贸口岸便利化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计划实行现有的婴幼儿食品快速验放进一步扩大、采用第三方监管互认、3C产品认证互认等,进一步扩大两岸合作,实现快速通关,保证台湾食品类、易损耗或短期保质的产品顺利进入大陆。

“对现有经贸平台进行优化,把这些平台做大做强。”齐海鹰提到,做大小额贸易商品交易市场,从进一步发展电商等方面入手。在两岸展会方面,每年会有上万台商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各类展会,商务局也积极组织厦门企业去台湾参展,连续5年保持5场以上,连续5年成为大陆地区到台湾办展最多的城市,接下来还将扩大这方面的影响力和规模。

未来,商务局还将在持续做好两岸物流合作、着力加强两岸业界合作交流和沟通、深化厦金区域合作等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