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 正文

林晓晴:从“黑妹野菜”到“林晓晴的菜”

2018-04-03 23:35:29韩超 卢雅娟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林晓晴的蔬菜大棚

东南网4月3日厦门讯(通讯员 文/韩超 卢雅娟 图/陈嘉新 本网记者 刘玮)在同安,有这样一位气质“女神”,她的名字成为品牌,她的无公害蔬菜声名在外,她就是厦门天岩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晓晴。

从“黑妹野菜”到“林晓晴的菜”,从最初的3亩地到如今三个基地、1000余亩土地,从第一笔56元的销售额到如今企业年产值5000余万元,并带动基地周边农民增收,林晓晴与丈夫凭借坚韧的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创业之歌。去年,她还获评了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

本期同安“乡村振兴带头人”系列报道,我们带您一起品味林晓晴的“菜”。

连续数月当“洗菜妹”  她用坚韧撬开市场

一袭清丽雅致的旗袍,利落的短发,亲切的笑容,恬淡,大方,乐观——这是林晓晴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而谁又能想到,这位说起话来就带着甜甜笑容的女子,在10多年前因为常常骑着自行车在太阳底下暴晒推销自家产品,被称为“黑妹”。

2002年,林晓晴与丈夫陈益民在广东第一次接触到了“有机蔬菜”的概念。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两人回到同安,在小坪村租了一块3亩的试验地,一年后,又将基地转移到军营村的一个荒山头,因为那里更高、更没有污染。

此前,林晓晴通过114,辗转联系到厦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她,有机蔬菜对水质、土壤等方面的要求很严格,这也是最初她对有机蔬菜的全部理解。

开荒的日子是艰难的。白天和工人一寸一寸开垦荒山;晚上随意撘个铺盖就睡在墓地里。仅开拓荒山,林晓晴与丈夫就花了整整3年。

2007年6月份,基地种的第一批岩葱收获了,这种高山特色蔬菜却面临无人问津的情况,一批批运到岛内的菜又重新运回山上沃肥。无奈之下,林晓晴在岛内租下一间仅有8平米的小屋,开始了自己的销售之旅。

“当时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岩葱跑批发市场、跑餐厅、跑个体餐馆、跑民兴超市,一遍又一遍推荐自己的产品。”

在她的努力之下,2008年夏天,她的岩葱终于得到了第一笔订单,一家知名酒楼要了20包,一包2.8元,总共56元。

为了争取客户的信任,让消费者体验最好的口感,她直接在酒楼充当“洗菜妹”,帮厨房把岩葱洗好,还告诉酒店怎么炒这种蔬菜,后来酒店员工叫不上林晓晴的名字,就称呼她为“卖野菜的黑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