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吴旗妹)李资惟是厦门实验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像他这样“00”后的孩子几乎没正儿八经地写过信。不过,上周,在华侨博物院,他绞尽脑汁地要写一封家书。 这位小男生以一个多世纪前被卖到南洋的一位“契约华工”的口吻,向“母亲”叙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从上周起,实验小学六年级把课堂搬到博物馆,开始本学期第一次“项目式课程”学习。实验小学副校长刘胜峰说,“项目式课程”就是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以完成项目研究为任务的学习活动。 上周,李资惟和小伙伴们先是参观了华侨博物院,接着,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研究,研究是以任务来展开的,每个小组领到的任务不同,李资惟所在的小组要完成的是写家书的任务,有的则要在南洋办一份华文报纸,有的要办一家店铺,并制作出模型等等。所有的任务都要用到在博物馆学习获得的知识。 在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每学年有六次这样在博物馆上课的机会。华侨博物院院长助理贺春旎说,每次的课程都不同,譬如说,下个月,他们的上课地点是在嘉庚博物馆,孩子们会通过一个掷骰子的游戏,来了解“南侨技工”返回祖国,投身抗日战场的“勇者征途”。 刘胜峰说,事实上,在实小,“项目式课程”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只不过每个年级上课地点不同,三年级到植物园,四年级到艺术馆,五年级到科技馆。 在这所小学看来,“项目式课程”的好处在于,“在真实的场景里运用跨学科多维知识,解决真实性问题,发展孩子的真实性学力”。刘胜峰说,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无法用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需要综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多学科思维解决问题,他认为,这样“能更好发展孩子真实性学力”。 |
相关阅读:
- [ 01-11]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50余名师生进边防学叠“豆腐块”
- [ 01-05]再获荣誉 厦门市实验小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 [ 12-12]戴VR眼镜上课 厦门市实验小学把虚拟现实引入课堂
- [ 11-01]厦门翔安增两所实验小学 多所区级直属校揭牌
- [ 08-21]百名乡村教师到厦门实验小学参观取经 “让每个墙壁都会说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