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改超”为何水土不服 不可否认,“农改超”有积极的一面,提高了农贸市场的品位档次和消费品质,将分散的个体经营变成有规模的法人经营,便于部门监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菜篮子”市场的脏、乱、差问题,推动了消费硬件的升级。 但争议亦不少。 业界认为,“农改超”成了商家占领市场资源的一次极好机会,农贸市场的资源有限,并且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介入的商家既占领了市场阵地,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 “农改超”也是个敏感的区域,它首先触动了农贸市场里个体工商户的神经。个体工商户素质普遍不高,到农贸市场干起早贪黑的营生已是不得已而为之,参与改造的商家虽然可以优先安置下岗个体工商户,但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就业与自主创业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即便以个体经营的方式进入“农改超”,商家实际上又成了二房东。 因此,“农改超”从一开始就必须直面个体工商户的下岗问题,事实证明,农贸市场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散经营是中国农产品供应的显著特点,这就很难保证超市只需跟一家农场合作,就可以采购到所有的农产品,只要存在中间环节,超市与农贸市场的竞争始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难体现价格优势;而农贸市场生鲜屠宰和讨价还价的优势,又是生鲜超市难以比拟的。”有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对于夏商集团来说,松柏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实践,或许将走出一条新路。 |
相关阅读:
- [ 03-13]厦门: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
- [ 03-13]2018《创业英雄汇》厦门站海选在翔安启动
- [ 03-13]厦门中院生态环境审判庭12日揭牌
- [ 03-13]《创业英雄汇》厦门海选启动
- [ 03-13]厦门首家休闲娱乐服务平台上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