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教师的交流 让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艺体类教师的交流,让许多农村学校的艺体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而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教师的交流,则让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他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方法输送到了农村,激活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 2013年至2016年,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数学老师苏佩瑜连续三年主动申请到五显学区进行校际支教交流。作为市级课题组负责人,苏佩瑜在校际交流过程中作为学科带头人在薄弱学校承担骨干工作,为薄弱学校带去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支教期间,她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多次举办公开课和专题讲座,为全区农村骨干培训班教师和五显学区老师传经送宝,场场爆满。 同时,苏佩瑜在校际交流期间还和五显学区的老师结成师徒对子,指导其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模范发挥“传帮带”的效应,不断提高整个教研组老师的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谈到自己的徒弟,苏佩瑜充满成就感:“我的徒弟成绩突出,多人在省市区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在她看来,校际交流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教育资源互通,在交流中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师资配置差距。 【亮点】 多种形式 开展校际交流 城乡教师交流,已经成了同安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同安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许多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但一些不那么富裕的家庭,孩子的教育还主要是在村里、在山上,这些孩子就成了实现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的关键。 为此,早在2006年,同安区就开始积极探索校际协作交流工作,所有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09年以来,同安区实行“小片区管理”,以区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片区,并采取抽调骨干、征求调动等形式,向新办校、工业集中区等生源猛增的学校调配师资。 2013年秋季开始,同安区要求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并且年纪在45周岁以下的在职老师要及时“挪窝”,每年交流轮岗对象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同安区教育局人事室负责人李志川告诉记者,同安区每年都有数百位教师积极参与校际交流,3年之间城乡教师交流数量已达651人次,每年都超额完成交流目标,交流教师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多措并举 促进教育均衡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李志川告诉记者,同安区农村校较多,校际交流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得到教师认可。为此,同安区成立领导和工作小组,前期做了大量研讨工作,认真调研分析全区实际,广泛征求学校及教师意见,制定实施细则,详细解读相关政策,让学校教师能够心中有数。 同时,同安区制定了科学的排序法,采用自愿优先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自愿报名,给予优先安排,针对教师实际,划定中小学各交流片区,在各片区内进行教师学科对应互补性的统筹,最后再以区级统筹进行补充,确保区域内交流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鼓励学校和教师参与校际交流的积极性,同安区不断完善教师校际交流激励机制,设立区级校际交流专项奖,对交流履职期间的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评优评先、继续教育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
相关阅读:
- [ 01-25]抓早抓细抓准抓实——专访同安区区长王雪敏
- [ 01-25]把同安赶超发展工作做得更好——专访同安区委书记黄燕添
- [ 01-25]同安多个村庄将整体搬迁 移民造福安置小区二期开建
- [ 01-24]同安双管齐下坚决打击“两违” 半个多月拆违6万多平方米
- [ 01-24]方便群众出行 同安区一批新候车亭将赶在春节前完工投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