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珊珊 东南网1月23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年前,一个朋友的就医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单身独居的朋友因为夜宵吃鱼不小心卡住了喉咙,独自一人打车到医院就医。出门后她给我发微信:“怎么办,出门太急,忘了带钱带卡了,不会看不了吧?”正在忙的我只能跟她说,先去把刺拔了吧,我争取赶过来帮你结算。 半个小时不到,这个朋友告诉我,病看好了,钱也顺利交了,用的是移动支付,扫了扫二维码,就把费用结算好了,真是方便。 采访中,中山医院一个住院治疗的小伙子的话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这个来厦门打工的外地小伙子因肾脏问题住院治疗,家属都不在身边,但通过智慧医疗系统,他自己预约就诊,诊察费、住院费用等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轻松缴交,省去了许多来回跑的工夫,医生查房时,他打开医院微信公众号里的个人就诊记录,就能展示自己的病历和各项检查报告,和医生交流病情。他觉得“很方便,自己一个人也能搞定”。 事实上,信息化正成为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加上医疗服务带来的“化学反应”,其效果就体现在每一个个体多一分的便利。厦门的智慧医疗起步较早,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是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范样本,目前已为全市95%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厦门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康医疗云”平台,承载了各项区域核心应用系统及6个市属医院的信息系统,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和运维成本因此大幅减少;全市门诊统一预约平台、厦门市医疗统一支付平台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便利;此外厦门开发的手机App“厦门i健康”,实现了在线完成家庭签约、随访、咨询、慢性病病人长处方的续方、医保卡远程脱卡支付以及药品第三方配送到家等功能。 不管是智能导诊、自主预约就诊、移动支付,还是顶层设计的大数据云平台、云服务,都有力推动了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而落实到每一个患者身上,就是要转化为实打实的便利,从一个个小细节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
相关阅读:
- [ 01-19]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办法出炉 为患病职工减轻医疗负担
- [ 01-17]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开办 参保期限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 [ 01-07]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市民不出厦门可看名医
- [ 01-01]厦门设立全省首个儿童危重症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 [ 12-26]集美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开幕 关注医疗等民生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