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庆典上载歌载舞。(记者姚凡摄)
厦门建行专业理财师走进实小,为孩子开设财商讲堂。
父母进课堂。
高甲戏进校园。
孩子们走进植物园。
孩子们上花艺课。
国家空手道队外籍教练到访厦门实小。
片段教学比赛现场。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陈倩荣图/厦门实验小学(除署名外))不久前,厦门市实验小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这项荣誉非同一般。首先,它是国家级荣誉,由中央文明委组织评选。其次,获评学校可谓千里挑一:全国494所学校当选,福建14所,其中小学7所,实小是厦门唯一获此荣誉的小学。
这项荣誉成就了实小的“四连冠”。此前,学校参与三年一评的全国文明单位评选,已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从去年开始,学校被单列出来,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在福建省诸多小学中,目前实现“四连冠”的,仅有厦门实小。
不过,了解实小的人可能会一笑而过,因为对于厦门实小而言,卓越是一种习惯,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是的,尽管越来越多的学校冠上了“实验”之名,但在不少厦门人心中,“实小”只有一所――位于中山公园旁的“厦门实验小学”。
在他们看来,74岁的厦门实小,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这种气质,源于这所小学一直以“试验”和“示范”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实小几十年前被冠之于“实验小学”后肩负的使命,它从未忘记过。
今天,我们通过五个小故事,为您绘出生动面孔。用五个小模块,拼出“四连冠”实小这个神奇的“大魔方”。
【师德】
老师的职业范儿
启用“第三方”进行调查,还要做公开报告
不透明的裙子,这不过是实小师德最细微的一部分。实小校长何宝群说,不要认为师德很空泛,它其实就是“职业范”,你要当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样子。
确实,实小的“师德”一点也不空泛,早在八年前,厦门实小就启用“第三方”来调查在校老师的师德。
这个“第三方”是由厦门实小的退休教师组成。虽然严格意义上还是自己人,算不上第三方。但何宝群相信,对于这些为孩子们倾注了一生的老教师来说,一旦涉及他(她)们所爱的孩子们,自己人立马就“叛变”成立场坚定的第三方。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一次调查,他被“第三方”的严谨所折服:老教师设计了两种问卷调查形式,一是电子版的问卷,用的是选择题答卷形式,方便数据统计;二是纸质版问卷,用的都是无记名问答形式,家长们可以引用具体的事例来对老师的师德进行佐证和评价。双管齐下,务求对家长的意见“一网打尽”。
在获得全校家长的反馈后,铁面无私的“第三方”逐一记下家长的评价,“只要有一个人提到某件事、某句话,都要记下来。”而后据此,向校方提供师德调查报告。
不仅如此,这份报告是公开的,“第三方”要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报告内容。
最近一次的调查显示,家长对实小师德的满意率达94.2%。但是,这类反馈会并不只是为了这令人引以为傲的94.2%,还包括让人脸红流汗的问题反馈环节。这种反馈具体到某个人、某件小事,绝不是大而化之的模糊带过。
譬如说,“第三方”介绍了某位家长的抱怨:孩子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花,但老师把花一推,说:“我不要你的花,你少淘气,我就高兴了。”“第三方”的点评是:老师说的大体没错,但是,太过情绪化,这让孩子非常伤心。
这种反馈形式让老师如坐针毡。不过,何宝群认为,这种方法能让老师透过学生、家长的视角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纠正。
学校的师德,一般都是自己评价自己,难免变得模糊空泛。实小用这样的方式使“师德”二字不再是泛泛之谈,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阳光下“透明”的裙子
老百姓说一所学校好,很大程度上是指“老师好”。实小的老师哪里好?可以从一条裙子说起。
二十几年前,袁老师刚进实小不久,有一次,她走过办公室,阳光将穿着裙子的她照了个“透明”。撞见这一幕的女校长立即请她进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我们是老师,一举一动,小到日常着装,都要考虑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今后能不能不穿在阳光下透明的裙子?
袁老师的裙子,其实一点也不透明,但她心服口服:她没有考虑到阳光的作用。她把这一教师着装原则记在心里,遵守到现在。
【师能】
滚雪球式的师资培养
成立二级导师制师徒工作小组,职称三年就要洗一次牌
无论是多嫩的选手,实小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有人形容说,这所小学的好老师就像“出泉”那样,源源不断。
何宝群认为,秘笈在于学校“滚雪球”式的师资培养制度,即“二级导师制师徒工作小组”。
用大白话说,“二级导师制师徒工作小组”是让最厉害的老师担任“一导”,指导“次厉害”的“二导”,后者再负责带一到两名徒弟,每个级别的老师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
如同金字塔般的“二级导师制师徒工作小组”,被认为是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和走向成熟的良好模式。此外,这所学校的老师的职称三年就要洗一次牌,不再论资排辈,比不上别人就只能降级。
二级导师制被认为打破了过去整齐划一、齐步走的旧的师训模式,就像“滚雪球”似的,新的人不断“滚”进去,旧的人要么“毕业”,要么“升级”当导师。
得奖专业户
在实小,一个好的老师应有双翼,一边是师德,另一边就是师能。提到师能,就不能不提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刚刚结束的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实小获得了三个一等奖,更叫人感慨的是,这还是已经割了几茬“韭菜”后取得的成绩――实小有个规定,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的比赛,每届都必须派出之前未曾得奖的老师参加。
实小作为得奖专业户,全校大约40%的老师都是得过奖的,这就意味着下一届比赛,必须派出更新更年轻的选手参加。
【共治】
“家校协商”带来灵感 和家长共编《成长手册》 招募接送执勤家长
居民区的入队仪式是实小重视家校合作的体现,实小比谁都更清楚,没有社会和家庭教育的配合,象牙塔里的德育教育一旦走出校门,将不堪一击。
从《实小文明人成长手册》,可以看出这所小学家校合作的匠心独运。应该说,学校的这类文明手册,并非实小独创,但是,实小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编写者不仅有老师,还有家长。这就意味着,对孩子文明行为的要求不仅在校内,还在校外。何宝群认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律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他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成为表里如一的人。
从这所小学校门口交通的变化,可以看出实小这几年致力于家校合作的硕果。实小和川流不息的同安路,隔着一条小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送孩子上学的车子长时间的停留,总要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让来往的车辆怨声载道。
实小从“家校协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家委会在家长中招募能到学校校门口执勤的家长,再为他们“排班”。每天上学,当送孩子的车辆打开车门,轮班的家长义工便已等候在旁,孩子在被从车上接下后,经过诸位家长的“二传手”,传送到校门口。自从有了“二传手”,家长们也放心了,所有的车都即停即下即走,“肠梗阻”因此大大缓解。
何宝群说,过去学校总习惯关起门来办学,事实上,把家长请进来,家校共治,更能让校园绽放风采。
小区里的入队仪式
几年前,实小老师到附近社区走访,物业闲聊时说:现在的孩子真调皮,进电梯,从1层按到30层,层层都要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实小老师意识到,不少孩子存在“两面派”问题:在学校,他们是好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走出校门,却变成另一个人。
为此,实小在附近社区启动了“争当大楼大院的好孩子”活动:把入队、表彰会放到社区的大楼大院举行。孩子们在左邻右舍的注视下戴上红领巾,或是接受表扬。他们既是见证人,也是平日孩子表现的监督者。
【考试】
从未停止过“试验”
知识传授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呵护才是首要
实小的这一期末考试改革,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向家长和幼儿园喊话:小学实行的是零起点教学,不要在幼儿园拔苗助长。
实小副校长刘胜峰说,从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来看,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传授,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呵护才是首要。
不要动笔的期末考,是实小“试验”性的一个体现。自1949年被人民政府接管并得名“实验小学”以来,实小就从未停止过“试验”。譬如说,早在十几年前,厦门实小就把每节课40分钟的上课时长缩短为35分钟,每节课节省出来的这5分钟,用来给学生做作业,这样他们回家就可以少做作业甚至不必做作业。
而每节课少讲5分钟,带给这所学校的变化是观念性的:老师上课要精讲,题海战术是要被抛弃的。
还譬如说,实小不仅早早废除了期中考,还推出免试生制度――每次考试,学生可申请免考,一旦获得通过后,别人在考试,这些免试生则可以到图书馆学习。
换句话说,这所学校并不是因循守旧式的“好”学校,相反的,它一直在勇敢地探索,比很多学校都大胆。
不动笔的期末考
一年前的期末考,实小一年级让小伙伴惊呆了!
学校把令人生畏的期末考,变成欢乐的闯关游戏,孩子们在闯关中完成期末考,不需要动笔写一个字。当天,期末考要考七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每门学科的考场都化身为乐园,学生们拿着彩色的闯关卡,在各间教室里窜来窜去。
所有的考试都不要动到笔,譬如说,在数学考试中,考官直接用纸制的钟表让孩子报时。
【选课】
帮孩子发现自己
强调感受、经历和实践,
内化为孩子能从学校带走的东西
实小开设有40多门选修课,例如摄影、跆拳道、三棋(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等,每位学生都要选。为了保证质量,除了极个别课程外,大多数课程都是校方花真金白银,从校外聘请行家来上课的。
在实小,选修课的目的并非培养专家,其初衷在于:学校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让孩子去经历和感受,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找到自己今后的人生目标。
何宝群说,孩子学习内容的全部,应该也包括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有课本,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不能局限在课本知识内。
项目式研究学习是这所小学给孩子增添的另一项“营养”。实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个月都要外出上课半天,其中三年级去植物园,四年级要走进艺术馆,五年级要到科技馆,六年级到博物馆,进行观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何宝群说,我们希望实小的孩子在实小六年,能多一些经历,多一些感受。
他认为,这些经历、感受和动手动脑的实践,会内化为孩子的能力,成为他们能从学校带得走的东西。
选课像过“双十一”
两年前,实小一名叫黄禹尘的学生在选修了魔方课后,一发不可收拾。只学了一年多,他就在五魔方项目中夺得亚洲冠军,并三次打破中国纪录。
这所小学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像大学生那样上网去选选修课,一些热门选修课的争夺,一点不亚于每年的“双十一”活动,有的热门课程在几秒内就会被“秒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