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汉为蜡烛安装香芯。刘小东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洪丽敏 通讯员 刘小东)从古至今,蜡烛因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被传颂。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照明设备还不普及的时候,蜡烛是大多数人用来照明的必需品。如今,蜡烛作为民俗用品,常常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似简单的一根蜡烛,实则需要繁琐复杂的工序才能做成。在翔安琼头村,25岁的年轻小伙陈武汉做蜡烛已经六年了。经他手做出来的蜡烛,不仅燃得透亮、彻底,而且环保。 19岁离校师从台湾师傅 走进陈武汉做蜡烛的厂房,各种规格的蜡烛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一排排红色的蜡烛冒出白色的香芯,显得特别喜庆,还有黄、白两种颜色的蜡烛也在加紧包装中。“快过年了,蜡烛需求量大,最近我们都在加班加点。”说话的人正是陈武汉,一张圆脸透着稚气,一双忙着为蜡烛穿芯的手,却透露了他做蜡烛年头已经不短了。 今年刚满25岁的陈武汉,已经做了6年蜡烛。他清楚记得6年前的3月27日,那时还在读高中的他做出了第一根蜡烛,经过实验,蜡烛在配比和燃烧上都得到了老师傅的认可,那种兴奋的心情令他今天谈起来仍喜上眉梢。隔天,陈武汉就正式离开高中,到做蜡烛的小工厂上班了。 原来,陈武汉因成绩不好,家人和他选择另谋出路,拜有二十年做蜡烛经验的杨师傅为师。这位杨师傅从台湾来,自觉年岁已高,急于找人接替“衣钵”,聪颖的陈武汉便成了他的入门弟子。 “要做好蜡烛,首先要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陈武汉说,这个过程全靠自己体会。到杨师傅的工厂上班后,每天他都是最早到工厂,最晚回家,一整天没干别的,就是打扫卫生、做一些包装蜡烛的手工活。 枯燥的学徒生活没有让他产生放弃的念头,因为他喜欢这项老手艺。小时候,因为父亲与杨师傅的朋友关系,他常常到杨师傅的厂房里玩耍,看着各种蜡烛在火焰中燃尽,他觉得这种烛火很神奇、很漂亮,能让人静下心来。 |
相关阅读:
- [ 10-12]建发将与福州大学共建福大厦门工艺美院鼓浪屿校区
- [ 09-11]厦门会晤主会场巨型华灯重达3.5吨 制作工艺复杂
- [ 06-11]厦门莆田商会开展少儿夏令营活动 体验扎染等工艺
- [ 05-07]“厦门号”横渡太平洋穿越美洲 得益于精湛造船工艺
- [ 02-11]集美陈氏兄弟坚持从事糊纸工艺40年 纸糊灯笼最有元宵韵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