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为路 增强市民“共同家园”意识 厦门积极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发动民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共同家园”意识。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开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厦门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小区居民、督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环卫部门、相关企业共同推动垃圾分类的良好态势。 共谋 市委统筹、政府推动、社会共谋 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坚持市委统筹、政府推动、社会共谋的工作思路。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会研究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工作方案;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征求人大代表、社会各界意见;市人大开展十多次垃圾分类立法专题调研和咨询;市政协组织以垃圾分类工作为主题的协商议政并征集意见建议,实现决策共谋。 共建 发动全民参与 体现人人有责 我市由公共机构带头,做好示范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妇女同志争做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和监督者,当好垃圾分类工作主力军。我市还通过发动全民参与,从源头开始跑好垃圾分类“最初一公里”,真正体现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实现发展共建。 共管 垃圾分类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 我市制定出台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采取专业考核与第三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动情况,以占权重2%纳入对各区、各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内容。生活垃圾分类还被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评选标准。厦门还通过聘请督导员,发动社区退休老党员、热心志愿者开展桶边督导、开袋检查工作,探索建立“路长制”,实现建设共管。 共评 定期曝光违规行为 厦门定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予以曝光,并跟踪纠正。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在主流媒体设立咨询服务平台、公布咨询服务电话,就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市民群众通过社区自治平台、管理部门咨询服务平台等渠道,及时反映所发现的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并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反馈,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实现效果共评。 共享 居住环境改善文明底色彰显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通过开展厨余垃圾集中收集、封闭运输,小区二次污染现象明显减少。一些“脏乱差”小区和老旧小区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进行环境整治和设施提升改造,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市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提升,小区居民逐步养成了随手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厦门的文明底色又一次彰显。 |
相关阅读:
- [ 11-27]同安区举行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推动绿色环保意识深入基层
- [ 11-22]湖里区湖里街道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垃圾分类四环节
- [ 11-21]翔安推广岛外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内厝模式”
- [ 11-21]集美街道寓教于乐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 11-21]垃圾分类环保屋首次进入厦门校园 社校联动助分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