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内修缮的管风琴卡萨翁(10月23日摄)。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澳大利亚管风琴修理师凯特·芭特利在安插管风琴卡萨翁的音管(10月23日摄)。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德国管风琴修理师弗朗茨·罗思在进行卡萨翁内部维修工作(10月23日摄)。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德国管风琴修理师弗朗茨·罗思在工作间隙弹奏管风琴卡萨翁(10月23日摄)。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馆长方思特用管风琴卡萨翁进行演奏,测试其发音效果(10月23日摄)。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在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内,德国管风琴修理师弗朗茨·罗思在维修管风琴卡萨翁的音管(10月23日摄)。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