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颇具知名度的文创平台品牌“万事集”在本届文博会上推出集合两岸青年文创作品的创意事集和手作课程。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两岸顶级工艺艺术品展区。
博物馆展区邀请了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云南省博等12家博物馆集中推介其文化文物IP衍生文创产品。
东南网11月7日(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文 施辰静/图)用红漆和玻璃纤维制成的苹果形凳子、会唱歌的酒缸、将石头切薄做成的腕表表盘和手机壳等,还有集阅读艺术及千万种可能的阅读巴士……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新意层出的各种文创产品,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文化创意产业上来。
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厦门市早就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十二五”期间,厦门市文化产业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5%,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增速为13%,占GDP比重超过5%。发展势头强劲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规划引领 力争建成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城市
2017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在入围的7家福建企业中,4399、美图、吉比特、美柚和鑫点击等5家均为厦门企业。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界,正兴起一股“厦门力量”。其中,4399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游戏平台,美图公司则以15亿的用户量居行业第一。
这只是厦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厦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302亿元,同比增长17.9%,文化产业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厦门市文发办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扶持,厦门的文化产业已经步入逐年提速增长的通道,正逐渐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柱”,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新引擎”。
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强,则厦门更强。厦门市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认为文化软实力将最终决定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为此,厦门市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制定产业规划,在方向引领、产业培育、项目落实、服务提供等方面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厦门首次为文化产业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把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厦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和十大千亿产业链。2014年,厦门市根据发展实践评估后,又提炼出“531”发展计划。宏观层面,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数字内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艺术品展示交易和演艺娱乐等5个产业门类,重点建设文化保税平台、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和数字内容集成平台等3大产业平台,努力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微观层面,重点培育50家市重点文化企业、30个重点项目、10个重点园区和聚集区,着力提升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夯实发展后劲。
根据《厦门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厦门还将继续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531”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五大领域(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创意设计、演艺娱乐、高端艺术品、文化旅游)和四大产业集群(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动画影视产业集群、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同期GDP比重10%左右,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基地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城市。
搭建平台 发挥聚集效应激活发展新动能
丹麦皇室青睐的旅泰设计师在这里开了全国首家旗舰店;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刘勇重磅入驻;全国最大的众创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即将落地……从旧厂房华丽转身,被文创气质重构后的龙山文创园正着力打造海西文创标杆。目前,龙山文创园共投资约3亿元,改造厂房17幢,面积近13万平方米,现有入驻企业499家,产值近百亿元。
龙山文创园的华丽转身,正是厦门通过搭建平台、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从而实现产业聚集带动效应的生动写照。经过多年的发展,“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沙坡尾艺术西区、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园区开始发挥效益,形成了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也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其中,“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2012年正式获批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并采用“一区多园”建设模式,目前已聚集700多家文创企业,累计产值超过200亿元,实现了不同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差异化发展。作为核心区二期的湖里区工业老厂房华丽变身,培育出联发华美文创园、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海西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意园区。厦门还以火炬高新区为示范基地,迅速带动影视产业园、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数字内容和新媒体产业园等一大批重要平台或载体建设。
建设园区的同时,厦门也积极搭建国家级、国际性的展览、赛事活动平台,借助文博会、图交会、国际时尚周、厦门国际动漫节、艺术厦门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广拓文化产业的“输血”之路。仅“艺术厦门”博览会,共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9家艺术机构参与,其中国际当代性画廊共68家,占比53%,观展突破7.3万人次,专业观众1万人次,占总参观人次的13.7%。单日观展人次最高突破2.5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0.4%。
利用“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文化保税”等政策优势,厦门还探索建设文化产品保税区,引进了佳士得、北京保利、易拍全球网等多个知名拍卖行及机构来厦门办展或设立分支机构,艺术品交易成为常态。2017年,博乐得公司刚举办的秋拍成交额达1.1亿元。
综观2016年,厦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核心文化产业门类发展提速,集中带动效应明显。2016年,厦门全市400个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单位数和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5.4%和30.7%;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比重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逐渐成为厦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补齐短板 用“文化+”拓展产业“造血”功能
去年11月,咪咕次元盛典在集美市民广场盛大开幕,集美区政府与咪咕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优质企业提供IP培育、版权交易及创新孵化,积极与产业链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本土泛娱乐产业发展,建设具备本土文化特色的集美文化小镇。作为厦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咪咕动漫去年创造了34.2亿元的产业价值。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既是大势所趋,更能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短板。这些年,厦门一直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将举办综艺峰会的东娱传媒,含有动漫游戏元素的青鸟五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杰米城动漫创意有限公司等,都是在跨界发展中产生的新兴业态。
“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精彩演绎着新兴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带来“1+1>2”的效应。这其中,游戏产业是一个突出亮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动漫游戏企业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认定动漫游戏企业新增了42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市的平均增速。
发展文化产业,资金是关键,更是绕不开的“瓶颈”,因此,“文化+金融”备受关注。厦门着力发挥两岸金融试验区优势,建立文化投融资等体制,鼓励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加大“造血”功能。
“文化+旅游”更是在厦门这座旅游城市有了很大发展。由华夏文旅集团斥资18亿元倾力打造的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已成为厦门休闲旅游的必选地之一;同安古龙酱文化园让人们在游玩之余了解了中国酱文化;厦门华强二期项目(包括方特东方神画、方特水上乐园两个园区)于今年4月与大家见面……因此,在厦门市“十三五”旅游规划的编制中,更加注重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力推进,加快对文化与旅游结合项目的实施。
一个新的信息是,厦门也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创媒体”行动,培育一批重点互联网+文化企业和互联网+文化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60%以上。
不过,在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院长郭肖华看来,除了总体规模不大、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偏少外,厦门文化产业最大的短板在人才的缺乏。他说,厦门文化创意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动漫网游、创意设计、影视创作、数字内容等新兴领域的人才较少,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基础上,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完善社会培训网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人才和智力,为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