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晚报报道
■主讲嘉宾讲述鼓浪屿的故事。
■展厅展出的旧物件。
■画家描绘的鼓浪屿。
“鼓浪屿总让人想起生活。”主讲人的一句话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共鸣。昨日下午,因“鼓浪屿”三个字牵起的缘分,嘉宾和观众相聚联发华美空间。申遗成功是鼓浪屿的新起点,大家围绕“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文脉传承与创新营造”展开交流与分享。作为联发文创产业活动周的压轴环节,“文创大讲堂”邀请厦门日报社总编辑江曙曜担任主讲,他不仅是“鼓浪屿出生成长的孩子”,也是鼓浪屿申遗见证者和参与者。
【主讲】
儿时曾梦想“爬遍鼓浪屿上的每一座岩石山峰”
“鼓浪屿养成了我的生活态度。”江曙曜说。童年时代,他和小伙伴计划要“爬遍鼓浪屿上的每一座岩石山峰”。在孩子眼中很高很高的日光岩,其实海拔不过百米,但那些攀爬跑跳的经历,让他如今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时总是能充满信心和勇气。
“莫兰蒂”台风过后,江曙曜上岛走了一圈,特意绕到厦门二中校门口去看那株木麻黄。他说,那是伴随着他成长的一棵树,他和同学曾经坐在树下畅想“长大后要做什么”,他清楚地记得那位同学说要当总统,还要开上摩托车,“那个年代有摩托是很‘牌子’的事”。童年的趣事,闽南味的表达,引来了台下观众的笑声。
“鼓浪屿总让人想起生活”,今后发展应围绕“静”“净”二字
有人说鼓浪屿高贵,有人说鼓浪屿洋气,但在江曙曜看来,这些都不够贴切。他说鼓浪屿的气质是舒适,“鼓浪屿总让人想起生活”。他不认同鼓浪屿要回到小岛寡民的老时光,因为那是乌托邦式的逆时代潮流的想法。
“虽然难以回到过去,但可以回到更好,就是恢复国际社区的面貌。”江曙曜认为,既要保留岛上的传统老式建筑风貌,也要营造干净整洁、彬彬有礼的居住社区环境。他说,鼓浪屿今后的发展应围绕“静”“净”二字,让鼓浪屿真正成为一座社区与景区功能兼具的宜居岛屿。
【对话】
文创大讲堂邀请了四位嘉宾,除了江曙曜,还有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叶细致、鼓浪屿文史研究专家詹朝霞、联发集团品牌与客户关系部总经理陈养坤,主持人是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院长郭肖华。
几位嘉宾表示,鼓浪屿“申遗”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保护的成果,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鼓浪屿对这座城市的意义,以实际行动促进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詹朝霞
从世界屋脊到海平面
我用了半生时间
当鼓浪屿的本土居民纷纷迁出的时候,詹朝霞仍坚持选择上岛居住。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时,詹朝霞的回答很诗意:“我的童年在西藏度过,以前根本不知道有鼓浪屿这样一个地方,从世界屋脊到海平面,我用了半生的时间。”
她说,到鼓浪屿是命运,她将继续在鼓浪屿上工作生活,出产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
叶细致
回归到申遗的文本
进行动态的保护
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叶细致是在1998年踏上鼓浪屿任职的。
谈及鼓浪屿未来的发展,叶细致认为,还是要回归到申遗的文本,回归到制度和规划上来,继续做下去,对鼓浪屿要进行动态的保护而非静态的观瞻。 |